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二十章明菩提微妙·其二十》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二十章明菩提微妙·其二十》全文
唐 / 傅翕   形式: 古风

君不见无上菩提最为近,四大五阴皆深奥。

其实清净妙难知,不悟此心真卒暴。

和合性中无有实,是故称为诸法要。

于中无妄亦无真,只用无为作微妙。

寻其体寂不应言,假为众生立名号。

若知名号即非名,解了众生知佛教。

觉知无因之正因,当得无因无果报。

善达贪爱得无生,无名去来无动摇。

不见圣果异凡情,分别圣凡还复倒。

若人无愿亦无修,必定当为世间导。

行路难,路难非秽亦非净。

是非双泯复还存,泯存叵测见真性。

(0)
鉴赏

这首诗《行路难》的第二十章,名为“明菩提微妙”,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全诗以“行路难”为题,寓意人生之路的艰难与复杂,通过探讨“菩提”这一佛教核心概念的微妙之处,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种种体验与感悟。

诗中首先提出“无上菩提最为近”的观点,强调觉悟的本源就在内心深处,无需远求。接着,诗人深入阐述了“四大五阴”的深奥内涵,指出宇宙万物的本质在于清净与微妙,而非表面的实相或虚幻。通过“和合性中无有实”这一论述,诗人进一步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相对性与空性,强调了“诸法要”的核心——即一切法的本质在于无常与无我。

诗人继续探讨了“无妄亦无真”的观念,主张真正的智慧在于“无为”,即超越了对名相的执着,达到了一种超越语言与概念的境界。通过“寻其体寂不应言,假为众生立名号”的表述,诗人表达了对于真理的追求不应受限于言语与形式,而是需要通过实践与体验来领悟。

最后,诗人以“若知名号即非名,解了众生知佛教”总结,强调了对佛法的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的名相上,而应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智慧与慈悲。通过“觉知无因之正因,当得无因无果报”的论述,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因果律背后的深层含义,即真正的解脱来自于对无常与无我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善达贪爱得无生,无名去来无动摇”作为结尾,表达了修行者在克服贪爱与执着之后,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自由。诗人最后以“不见圣果异凡情,分别圣凡还复倒”提醒读者,真正的圣者与凡人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在认知与实践上的差异,避免了对圣凡的过分区分。

整首诗通过对“菩提”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傅翕
朝代:唐

猜你喜欢

予始到琼众谓海南自来无大寒今岁腊月连日风雨殆不异北地因成小诗记之

海国冬常燠,阴霾忽满山。

飕飕北风劲,凛凛冻云顽。

蟋蟀已无语,芭蕉犹强颜。

江头梅柳色,春色几时还。

(0)

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其二

赤子既迫寒且饥,异时严警如边垂。

弃捐沟壑死锋镝,有如秦越视瘠肥。

公来随车霈灵雨,织妇耕农闻好语。

爱民戢吏政不苛,兵兴敢避科徭多。

(0)

题阎立本画

大块浮空转两轮,越南燕北共毫尘。

齐州古莽应相笑,梦觉何人定识真。

(0)

彦文见和新正为寿绝句推借过厚再和呈二首·其二

跰?索敌病支离,安得神方饮上池。

已把屠魁观爱欲,更将流电比荣衰。

(0)

壬子七月十六日夜月蚀五首·其三

怪发玻瓈塌死灰,食馀明镜挂高台。

撒沙星出争光大,不易青莲火里开。

(0)

答和江子我·其四

欲知黄鹤山中客,便是芙蓉室里僧。

不比妙高穷老圃,堆豗懵懂百无能。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