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宇高云敛,团飞到处看。
江山宜独夜,松桧自生寒。
莎际幽虫作,阶前清露漙。
披衣荡子妇,揽袂起长叹。
澄宇高云敛,团飞到处看。
江山宜独夜,松桧自生寒。
莎际幽虫作,阶前清露漙。
披衣荡子妇,揽袂起长叹。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首句“澄宇高云敛”以“澄宇”形容天空的清澈,而“高云敛”则暗示了云朵的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开阔的氛围。接着,“团飞到处看”一句,仿佛在说那些聚集的云朵四处飘散,增添了几分动态美。
“江山宜独夜”一句,点出了这幅画面的时间背景——夜晚,以及地点——江山,暗示了诗人独自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感受。接下来的“松桧自生寒”,通过松树和桧树在寒冷中自立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寒冷,同时也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感。
“莎际幽虫作,阶前清露漙”两句,将视角转向地面,莎草间传来虫鸣,清露凝聚于阶前,动静结合,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最后,“披衣荡子妇,揽袂起长叹”两句,将情感引入人物,一位女子在夜深人静之时,披衣起身,或许是因为思念、孤独或是对未来的忧虑,她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明月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倏忽临秋月,踟蹰增隐伤。
火流期纵远,衣授事谁商。
太室怀霜露,椒宫忆姒姜。
无能回岁月,用合㓗烝尝。
馀暑犹腾燠,金风早送凉。
看花多谢意,待月散寒光。
饶有牢骚者,那堪感触常。
捣衣图玩益,即景帖临王。
一往知无益,翩来曷有方。
鹊桥节已近,愁望绛河旁。
齐豫风略同,皆赖三月雨。
前朝甘泽霏,未沾盈寸土。
对此灾馀民,安救沟壑苦。
于我心戚戚,当食不能举。
忽接方伯奏,豫省春霖溥。
益麦可种禾,东郊乐农父。
云是宸诚格,泰岳昭其祜。
心实愧此言,非漫为谦语。
略近而佑远,神岂有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