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不是臣当笔,清晓貂珰忽踵门。
朕欲散文安用偶,卿多古意勿伤繁。
院收同列残篇去,家有先朝圣笔存。
臣亿何尝无气性,刍言安得及王言。
此篇不是臣当笔,清晓貂珰忽踵门。
朕欲散文安用偶,卿多古意勿伤繁。
院收同列残篇去,家有先朝圣笔存。
臣亿何尝无气性,刍言安得及王言。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古典文学的尊崇之情。诗中“清晓貂珰忽踵门”一句,通过描绘早晨的宁静与贵族气派的佩饰声响,展现了朝廷的庄重氛围以及作者对皇权的敬畏。
“朕欲散文安用偶,卿多古意勿伤繁”,则表明帝王希望文学作品能够平易近人,同时保留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不必过分追求辞藻华丽。这里的“朕”是皇帝自称,体现了诗中对帝王之心意的描绘。
接下来的“院收同列残篇去,家有先朝圣笔存”,显示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强调了保存古籍文献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家族所承载的文化使命。
最后,“臣亿何尝无气性,刍言安得及王言”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才能与古代圣贤相比时的谦逊态度,认为自己的作品难以企及先辈伟大的成就。这里的“刍言”指的是细微的言辞,与“王言”即帝王之语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水平的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而且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传统的尊崇与个人的文学追求。
具区流水清如靛,水底鱼虾皆不见。
渔翁共有得鱼心,两两扁舟去如箭。
沧浪汹涌涵苍冥,朝宗入海无暂停。
峰峦四面画图展,七十二朵芙蓉青。
歌声响落蛟龙窟,赤鲤惊忙时出没。
须臾捕得不胜喜,还家且贳杯中物。
西岩此去路无多,痛饮底须呼浪婆。
醉藉绿蓑随分卧,人间名利又如何。
时世属典午,清谈人所任。
高风推七贤,游玩来竹林。
阮藉与阮咸,声诗同吟咏。
刘伶泊王戎,盘薄遂散襟。
秀岂不解棋,康亦善鼓琴。
山公非俗流,昂然戴华簪。
我来观画图,颜貌殊可钦。
何当尚圣道,名誉垂古今。
梁家守帑奴,孙家在堂母。
教唆盗金珠,无处诉冤苦。
五十万钱数未周,兄兄弟弟俱监收。
赀财藉没入官府,宅第空虚风雨秋。
六君七贵三公主,荣显峥嵘古无比。
豪奢难保万千年,一时又逐东流水。
孙家母,梁家奴,春花秋叶分荣枯。
当□之人如鉴此,胜败不异呼枭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