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高人多爱静,归路亦应同。
罢吏方无病,因僧得解空。
新诗劳见问,吟对竹林风。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高人多爱静,归路亦应同。
罢吏方无病,因僧得解空。
新诗劳见问,吟对竹林风。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是一首表达隐逸情怀和山林生活之美的小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眷恋,尤其是那连绵不绝的青山和郁郁葱葱的桂林,这些都是他日思夜想的对象。
“高人多爱静,归路亦应同。” 这里所谓的“高人”指的是有道德修养、志向远大之人,他们更喜欢寂静的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类人物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归属感,即便是归去,也应当追求同样的宁静。
“罢吏方无病,因僧得解空。” “罢吏”意味着放下官职,远离尘世。诗人通过“因僧得解空”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或许是他寻找心灵寄托的一种方式。
“新诗劳见问,吟对竹林风。”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文学生活,他不仅致力于写作,还在与人交流自己的作品。竹林之下,伴随着和煦的风,这是多么宁静而美好的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隐逸生活的愿望,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小品。
愚者务兼并,良田亘阡陌。
苦作子孙计,贪心犹未塞。
有田不自耕,安能知稼穑。
但见家不訾,大小生骄佚。
殊不晓此田,乃是无情物。
百年三易主,到汝知几易。
一朝天不佑,复为他人得。
李公维扬彦,高世有绝识。
丧乱二十年,所向无定迹。
或寓南山南,或侨北山北。
岂不念子孙,为置美田宅。
积金与广业,视彼皆下策。
惟于方寸地,平居常种德。
诗书即耒耜,仁义乃沟洫。
利欲比稂莠,孝悌为黍稷。
既无水旱忧,宁假耘耔力。
富势不能夺,螟蟊不能贼。
一气涵至和,沛然有馀泽。
兰芽茁庭砌,玉树森相植。
家训重义方,弗效于墙䦧。
高堂日清晏,燕乐宜酒食。
坐上无白丁,谈笑尽逢掖。
封胡与羯末,侃侃咸侍侧。
父菑子肯播,慈颜喜盈色。
大书特书之,世作贻谋则。
《存耕堂为维扬李廷仲》【明·董纪】愚者务兼并,良田亘阡陌。苦作子孙计,贪心犹未塞。有田不自耕,安能知稼穑。但见家不訾,大小生骄佚。殊不晓此田,乃是无情物。百年三易主,到汝知几易。一朝天不佑,复为他人得。李公维扬彦,高世有绝识。丧乱二十年,所向无定迹。或寓南山南,或侨北山北。岂不念子孙,为置美田宅。积金与广业,视彼皆下策。惟于方寸地,平居常种德。诗书即耒耜,仁义乃沟洫。利欲比稂莠,孝悌为黍稷。既无水旱忧,宁假耘耔力。富势不能夺,螟蟊不能贼。一气涵至和,沛然有馀泽。兰芽茁庭砌,玉树森相植。家训重义方,弗效于墙䦧。高堂日清晏,燕乐宜酒食。坐上无白丁,谈笑尽逢掖。封胡与羯末,侃侃咸侍侧。父菑子肯播,慈颜喜盈色。大书特书之,世作贻谋则。
https://shici.929r.com/shici/d8G2kut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