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离魂如雨。轻狂随处。
天涯不识旧章台,更阻断、游人路。蓦地送将春去。
燕慵莺怃。飘飘闪闪去还来,拾取问、浑无语。
点点离魂如雨。轻狂随处。
天涯不识旧章台,更阻断、游人路。蓦地送将春去。
燕慵莺怃。飘飘闪闪去还来,拾取问、浑无语。
这首《洛阳春·柳絮》由明代女诗人叶小鸾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絮随风飘扬的情景,充满了哀婉与思乡之情。
“点点离魂如雨”,开篇即以“离魂”二字,赋予柳絮以人的灵性,仿佛它们是离人魂魄的寄托,随风飘散,如同细雨般轻柔而密集。此处运用比喻,将柳絮比作离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絮在春风中飘荡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轻狂随处”,进一步描述了柳絮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状态,它们随风飘至天涯海角,无处不在,却也无处可依,象征着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天涯不识旧章台,更阻断、游人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天涯海角的柳絮,仿佛不认识曾经熟悉的“旧章台”,这不仅是指物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同时,柳絮的飘散也阻断了游子归家的道路,加重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蓦地送将春去。燕慵莺怃。”这两句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燕子懒惰,黄莺哀伤,它们对春天的离去表现出不舍和无奈。这里通过描写自然界的现象,暗喻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
“飘飘闪闪去还来,拾取问、浑无语。”最后两句诗以柳絮的飘忽不定、来去无常,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即使诗人试图捕捉或询问柳絮,寻求答案或安慰,但最终得到的只是沉默,无法得到解答。这种无力感和孤独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痛苦。
整首词通过柳絮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面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哀愁。叶小鸾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地描绘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灼灼园中花,念我初种植。
杖藜遍九垓,搜捡穷目力。
偶自赤城回,沿山看苍壁。
山中草木荒,百卉无颜色。
因过山人家,山人供酒食。
出自傍舍花,有眼初未识。
异香世不传,秀色天上觅。
回视桃李姿,相去岂千亿。
徘徊举相赠,得之如珙璧。
持携自千里,敢为辛苦惜。
开我南山囿,甃以端溪石。
树之白玉盘,摩挲自朝夕。
栽培任沃瀼,灌溉还膏液。
生意初勃然,月异而岁易。
垂青两相顾,长寸犹望尺。
视彼若忻然,谓我得所宅。
期以百年间,相看共头白。
那知如愿少,至宝难收拾。
慢藏终诲盗,毒手劳相逼。
去时若低回,出门若珠滴。
无情亦有情,入念已切骨。
一朝远别离,谁能灭心迹。
望望不复回,行行竟悽恻。
可怜天上姿,今作人间物。
百草同妖妍,众芳等俦匹。
摩尼委粪坑,沆瀣投沟洫。
天亦不管人,浮云变苍黑。
嗟哉此何言,老矣中怀窄。
《种花》【明·苏仲】灼灼园中花,念我初种植。杖藜遍九垓,搜捡穷目力。偶自赤城回,沿山看苍壁。山中草木荒,百卉无颜色。因过山人家,山人供酒食。出自傍舍花,有眼初未识。异香世不传,秀色天上觅。回视桃李姿,相去岂千亿。徘徊举相赠,得之如珙璧。持携自千里,敢为辛苦惜。开我南山囿,甃以端溪石。树之白玉盘,摩挲自朝夕。栽培任沃瀼,灌溉还膏液。生意初勃然,月异而岁易。垂青两相顾,长寸犹望尺。视彼若忻然,谓我得所宅。期以百年间,相看共头白。那知如愿少,至宝难收拾。慢藏终诲盗,毒手劳相逼。去时若低回,出门若珠滴。无情亦有情,入念已切骨。一朝远别离,谁能灭心迹。望望不复回,行行竟悽恻。可怜天上姿,今作人间物。百草同妖妍,众芳等俦匹。摩尼委粪坑,沆瀣投沟洫。天亦不管人,浮云变苍黑。嗟哉此何言,老矣中怀窄。
https://shici.929r.com/shici/hcDiEjt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