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种花》
《种花》全文
明 / 苏仲   形式: 古风

灼灼园中花,念我初种植。

杖藜遍九垓,搜捡穷目力。

偶自赤城回,沿山看苍壁。

山中草木荒,百卉无颜色。

因过山人家,山人供酒食。

出自傍舍花,有眼初未识。

异香世不传,秀色天上觅。

回视桃李姿,相去岂千亿。

徘徊举相赠,得之如珙璧。

持携自千里,敢为辛苦惜。

开我南山囿,甃以端溪石。

树之白玉盘,摩挲自朝夕。

栽培任沃瀼,灌溉还膏液。

生意初勃然,月异而岁易。

垂青两相顾,长寸犹望尺。

视彼若忻然,谓我得所宅。

期以百年间,相看共头白。

那知如愿少,至宝难收拾。

慢藏终诲盗,毒手劳相逼。

去时若低回,出门若珠滴。

无情亦有情,入念已切骨。

一朝远别离,谁能灭心迹。

望望不复回,行行竟悽恻。

可怜天上姿,今作人间物。

百草同妖妍,众芳等俦匹。

摩尼委粪坑,沆瀣投沟洫。

天亦不管人,浮云变苍黑。

嗟哉此何言,老矣中怀窄。

(0)
鉴赏

这首诗《种花》由明代诗人苏仲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种花过程的深情投入与对花生长的深切关怀。

诗的开头“灼灼园中花,念我初种植”,点明了诗人对园中花朵的精心照料和深厚情感。接着,“杖藜遍九垓,搜捡穷目力”描述了诗人四处寻找适宜的花苗,不辞辛劳的情景。随后,“偶自赤城回,沿山看苍壁”则展现了诗人游历归来后,继续在山间寻找美景与灵感的过程。

“山中草木荒,百卉无颜色”描绘了山中荒凉的景象,与之后“因过山人家,山人供酒食。出自傍舍花,有眼初未识”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发现新奇事物的惊喜之情。接下来,“异香世不传,秀色天上觅”表达了对罕见花卉的赞美与追求。

“回视桃李姿,相去岂千亿”将新发现的花卉与常见的桃李进行对比,强调其独特之处。“徘徊举相赠,得之如珙璧”则表达了诗人对这难得花卉的珍爱之情。

“持携自千里,敢为辛苦惜”体现了诗人对花卉的爱护与不舍,即使长途跋涉也要将其带回家。“开我南山囿,甃以端溪石。树之白玉盘,摩挲自朝夕”描绘了诗人精心布置花圃,每日细心照料的情景。

“生意初勃然,月异而岁易”表现了花卉从萌芽到成长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流逝。“垂青两相顾,长寸犹望尺”则表达了诗人对花卉成长的期待与关怀。

“视彼若忻然,谓我得所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花卉与诗人的相互依存关系。“期以百年间,相看共头白”表达了诗人对与花卉长久相伴的渴望。

然而,“那知如愿少,至宝难收拾”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即使珍爱无比,也难以长久保存。“慢藏终诲盗,毒手劳相逼”表达了对花卉被破坏的担忧与无奈。

最后,“去时若低回,出门若珠滴”描绘了诗人离开时的不舍与泪水,而“无情亦有情,入念已切骨”则表达了对花卉命运的深深同情与理解。“一朝远别离,谁能灭心迹”表达了对失去的哀伤与无法抹去的记忆。“望望不复回,行行竟悽恻”则描绘了诗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悲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命成长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与无奈。

作者介绍

苏仲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山水图为赵辅作本学教谕克通之子也

曲曲溪回洲渚,重重树掩人家。

落日数声啼鸟,春风几度山花。

(0)

得家书口号寄回

庭闱久别客金台,几度音书远寄来。

问我归期归未淂,西风须待菊花开。

(0)

答柯在亨同年

浙省同年七八人,相思无复更相亲。

钱塘江上今宵月,却有清光到海滨。

(0)

二月八日予生辰也喜浙江左大参桂坡先生至绝不饮酒茶话甚适赋此以识·其一

东海老生初度日,浙籓左相忽来过。

炉薰茗碗灯前话,绝胜金钗玉面歌。

(0)

生朝

己巳二月又八月,我生六十一回春。

从前事业皆非也,惭愧称觞庆寿人。

(0)

平梅岭二首·其二

廿五里街如砥平,东西行李往来轻。

寄声海外诸番国,王道平平正好行。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