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日东僧游天台》
《送日东僧游天台》全文
唐 / 杨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一瓶离日外,行指赤城中。

去自重云下,来从积水东。

攀萝跻石径,挂锡憩松风。

回首鸡林道,唯应梦想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dōngsēngyóutiāntái
táng / yángkuí

píngwàixíngzhǐchìchéngzhōng
zhòngyúnxiàláicóngshuǐdōng

pānluóshíjìngguàsōngfēng
huíshǒulíndàowéiyìngmèngxiǎngtōng

注释
一:形容距离遥远。
日:太阳。
外:外部,远方。
行:行走,途径。
指:指向。
赤城:地名,可能指赤城山。
中:中心,深处。
去:离开。
自:自己,来自。
重云:浓密的云层。
积水:积水潭,形容水面宽阔。
攀:攀登。
萝:藤蔓植物。
石径:石头小路。
挂锡:僧人出行时携带的锡杖,象征修行。
憩:休息。
松风:松树间的风。
回首:回头望去。
鸡林:古代地名,今朝鲜半岛的一部。
道:道路。
唯应:只可能。
梦想通:在梦中相通,表示难以实现。
翻译
一壶远离日边,指向赤城深处。
离开自重重云之下,途经积水东流之地。
攀爬藤萝,踏上石径,挂着锡杖,在松风中歇息。
回望鸡林之道,恐怕只有在梦中才能相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天台山的行程。首句“一瓶离日外,行指赤城中”中,“一瓶”可能是指僧人的居所或是途中的一个地点,而“赤城”则是天台山的一部分,通过这种设定,诗人展现了僧人远行的方向和目的地。接下来的“去自重云下,来从积水东”则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旅途经历,他从浓密的云雾中前往,又从汇聚的水流之东而来,这些自然景象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高远境界的情怀。

“攀萝跻石径,挂锡憩松风”一句,通过攀爬藤蔓和沿着陡峭的石径行进,以及在古树间悬挂行囊(僧人的简易住所),再加上伴随的松林之风,诗人细腻地刻画了僧人登山修行的艰难与孤独。这里的“攀萝跻石径”和“挂锡憩松风”,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反映出僧人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状态。

最后,“回首鸡林道,唯应梦想通”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此行的理解与祝愿。在这里,“鸡林道”可能是指天台山下的一条道路,而“唯应梦想通”则意味着只有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才是最真实不变的,暗示了对僧人精神追求的赞赏。诗句中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追寻内心世界的哲思。

作者介绍

杨夔
朝代:唐

杨夔,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光化末(约公元900年)前后在世。唐文学家,自号“弘农子”,弘农(今河南灵宝)人。能诗,工赋善文,与杜荀鹤、康饼、张乔、郑谷等为诗友,以《冗书》驰名士大夫间其文颇有气势,《蓄狸说》、《善恶鉴》、《植兰说》等皆为佳篇。著述颇富,有文集五卷,冗书十卷,冗余集一卷,《新唐书 · 艺文志》均传于世,《全唐诗》存其诗十二首,《全唐文》存其文二卷。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一八九、《唐才子传》卷一O。
猜你喜欢

张宗苍松溪烟艇

万松绣嶂青排户,一水锁溪碧映门。

谁道江南泛舟去,呼之欲出此人存。

(0)

再题惠山园八景·其五水乐亭

宫商角徵曾谁号,水石山林亦强名。

明此方能知乐本,与君同听太初声。

(0)

迎步廊

曲廊堪屧步,佳景每迎人。

行饭真强体,寻诗恰得神。

曼回临露蕙,斜转护风筠。

取适非萧范,谁论故与新。

(0)

题钱维城花卉四种·其一梨花杏朵

施朱太赤著粉白,讽赋形容有独工。

杏靥梨腮对亏玉,别开生面笑东风。

(0)

含峭居

小憩玉泉山,山居号含峭。

馀兴试回望,万峰都在照。

东阳升温暾,西岭辉䆞窱。

昨近所游历,一一观其窍。

向题亦偶然,今朝识真妙。

(0)

得一书屋

青萦紫逻蔚孱颜,一致宜人静以閒。

两日游山诗卅首,崇情已畅可云还。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