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商角徵曾谁号,水石山林亦强名。
明此方能知乐本,与君同听太初声。
宫商角徵曾谁号,水石山林亦强名。
明此方能知乐本,与君同听太初声。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再题惠山园八景(其五)水乐亭》。在诗中,弘历以深邃的哲思和对音乐本质的探索,描绘了对自然与艺术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宫商角徵曾谁号”,以音乐术语起笔,引出对音乐与自然界的关联思考。宫、商、角、徵、羽是古代五声音阶的名称,这里借以象征自然界的声音和谐与秩序。诗人提出疑问,这些代表音乐元素的名称,究竟是谁赋予它们的?这不仅是对音乐命名的探讨,也是对自然界内在规律的追寻。
次句“水石山林亦强名”,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思考的范围。水、石、山、林,这些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元素,诗人将它们与音乐元素相提并论,强调了自然界中蕴含的和谐与韵律之美。这里的“强名”意味着这些自然元素被赋予了人类的理解和描述,从而与音乐建立起联系。
后两句“明此方能知乐本,与君同听太初声”,则表达了对音乐本质的追求和对自然之声的向往。诗人认为,只有理解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才能真正领悟音乐的本质。在这里,“太初声”可能指的是宇宙最初的声音,或是最原始、最纯粹的声音,它超越了人类的创造,直接来源于自然本身。诗人希望与读者一同倾听这种原始的声音,体验自然与音乐的深层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引用和对自然现象的诗意化表达,展现了弘历对音乐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宇宙和谐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我昨梦入梅华村,清晨有客来扣门。
为言渝川一佳士,貌比玉雪清而温。
平生爱种罗浮树,仿佛罗浮洞中路。
积雪拥门三尺深,渔歌樵唱无寻处。
主翁杖策何逍遥,出门一色皆琼瑶。
缟衣仙人夜相访,绿毛么凤鸣交交。
寄言渝川士,何为自慕村野人。
调羹不入商家鼎,止渴不给曹公军。
萝窗一榻延素月,醉来自卧梨花云。
我今尚被微官缚,梦中犹想村中乐。
凭谁唤起何水曹,岁晚题诗寄东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