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娟娟,江茫茫,缘山林木老已苍。
穿林细路萦羊肠,汀洲人家兰杜香。
两山秀出江中央,宛如双剑森锋铓。
层峦架空化宝坊,塔波突兀一气傍。
鸡声喔喔林鸟翔,顾瞻曙色开东方。
清风宿雾方苍凉,兜罗绵网淡平野,紫磨金饼暾浮桑。
橹声才动欲离岸,钟韵已残犹殷床。
当年有米维楚狂,生子亦复肖阿章。
想从乃翁住朝阳,收拾山绿餐湖光。
膝前翰墨观琳琅,此图戏出遂擅场。
彼众史者何敢当,不然安得牙签犀轴古锦囊,赏览一朝蒙古皇。
山娟娟,江茫茫,缘山林木老已苍。
穿林细路萦羊肠,汀洲人家兰杜香。
两山秀出江中央,宛如双剑森锋铓。
层峦架空化宝坊,塔波突兀一气傍。
鸡声喔喔林鸟翔,顾瞻曙色开东方。
清风宿雾方苍凉,兜罗绵网淡平野,紫磨金饼暾浮桑。
橹声才动欲离岸,钟韵已残犹殷床。
当年有米维楚狂,生子亦复肖阿章。
想从乃翁住朝阳,收拾山绿餐湖光。
膝前翰墨观琳琅,此图戏出遂擅场。
彼众史者何敢当,不然安得牙签犀轴古锦囊,赏览一朝蒙古皇。
这首《楚山清晓图》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楚地山川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川的娟美与江水的浩渺,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宁静之美。
首句“山娟娟,江茫茫”,以“娟娟”形容山之柔美,以“茫茫”形容江之辽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山与水的不同风貌。接着,“缘山林木老已苍”一句,通过“老已苍”描绘了山林的古老与沧桑,增添了画面的历史感。
“穿林细路萦羊肠,汀洲人家兰杜香”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小径蜿蜒曲折,如同羊肠小道,而汀洲之上的人家,兰花与杜鹃的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两山秀出江中央,宛如双剑森锋铓”将两座山比作双剑,形象地展示了山峰的峻峭与挺拔,同时也暗示了山川之间的动态之美。
“层峦架空化宝坊,塔波突兀一气傍”描绘了层层叠叠的山峦仿佛化作了宝坊,而高耸的塔影则与之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鸡声喔喔林鸟翔,顾瞻曙色开东方”通过鸡鸣与飞翔的林鸟,以及逐渐明亮的曙光,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清风宿雾方苍凉,兜罗绵网淡平野,紫磨金饼暾浮桑”描绘了清晨的微风拂过,宿雾渐渐散去,天空呈现出一片苍凉之美,平野上笼罩着淡淡的雾气,太阳初升,如同紫金饼浮于桑树之上,色彩斑斓,富有诗意。
“橹声才动欲离岸,钟韵已残犹殷床”则通过橹声和钟韵,展现了船行与寺庙的宁静,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当年有米维楚狂,生子亦复肖阿章”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画中人物可能具有类似的精神追求。
“想从乃翁住朝阳,收拾山绿餐湖光。膝前翰墨观琳琅,此图戏出遂擅场。彼众史者何敢当,不然安得牙签犀轴古锦囊,赏览一朝蒙古皇。”最后四句,诗人想象画中人物可能与山水相伴,享受自然之美,并通过翰墨欣赏,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画作的赞赏,认为它超越了历史上的众多作品,甚至可以供蒙古皇帝赏览,体现了对艺术价值的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楚山清晓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宁静,还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