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馀好探梅消息。日日溪桥侧。不如君有似梅人。
歌里工颦妍笑、两眉春。疏枝冷蕊风情少。
却称衰翁老。从教来作静中邻。
冷淡无言无笑、也无颦。
霜馀好探梅消息。日日溪桥侧。不如君有似梅人。
歌里工颦妍笑、两眉春。疏枝冷蕊风情少。
却称衰翁老。从教来作静中邻。
冷淡无言无笑、也无颦。
这首宋词是范成大所作的《虞美人·其一》寄人觅梅,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和对拥有如梅般人物的向往。首句“霜馀好探梅消息”,表达了在霜降之后,诗人特别喜欢探寻梅花开放的迹象,表现出对冬季美景的期待。接下来,“日日溪桥侧”描绘了诗人每日都会去溪边小桥寻找梅花踪迹的执着。
“不如君有似梅人”,诗人感叹不如遇见一个如梅花般清雅的人,这里的“似梅人”不仅指外貌,更寓含了内在的高洁气质。下文“歌里工颦妍笑、两眉春”进一步描绘了这个“似梅人”的形象,他们在歌声中流露出婉约的笑容,如同春天的眉毛般生动。
“疏枝冷蕊风情少”转而描述梅花本身的风姿,虽然枝条稀疏,花蕊冷艳,但风情并不逊色。然而,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更适合他自己,因为“却称衰翁老”。他自嘲为老翁,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欣赏这种孤傲而又美丽的梅。
最后两句“从教来作静中邻。冷淡无言无笑、也无颦”,诗人希望这个“似梅人”能成为他的邻居,尽管他们可能像梅花一样冷淡,不轻易流露情感,但这正是诗人所欣赏的那份静谧与内敛。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梅花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新燕新燕何不定,东家绿池西家井。
飞鸣当户影悠扬,一绕檐头一绕梁。
黄姑说向新妇女,去年堕子污衣箱。
已能辞山复过海,幸我堂前故巢在。
求食慎勿爱高飞,空中饥鸢为尔害。
辛勤作窠在画梁,愿得年年主人富。
西江运船立红帜,万棹千帆绕江水。
去年六月无稻苗,已说水乡人饿死。
县官部船日算程,暴风恶雨亦不停。
在生有乐当有苦,三年作官一年行。
坏舟畏鼠复畏漏,恐向太仓折升㪷。
辛勤耕种非毒药,看著不入农夫口。
用尽百金不为贵,但得一金即为利。
远徵海稻供边食,岂如多种边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