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躯方伏枕,冻骨倍加绵。
自觉脾为约,医言脉太玄。
不禁腰痛楚,仍苦膝拘挛。
搔抑方能定,扶持仅可前。
缊袍藏被底,炽炭倚炉边。
衰谢诚宜尔,风寒实使然。
迍邅虽有数,调护不无愆。
初日忧难疗,兼旬幸稍痊。
是身无实相,何术保馀年。
不死方成佛,长生乃是仙。
阖棺宁再起,拔宅谩虚传。
力岂能加命,人终不胜天。
灾生虽或免,算尽必难延。
只合情无滞,毋为疾所缠。
穷通皆任运,逆顺但随缘。
南亩无千斛,西山有数椽。
饥当量腹食,困则曲肱眠。
此乐人知少,浮休永息肩。
羸躯方伏枕,冻骨倍加绵。
自觉脾为约,医言脉太玄。
不禁腰痛楚,仍苦膝拘挛。
搔抑方能定,扶持仅可前。
缊袍藏被底,炽炭倚炉边。
衰谢诚宜尔,风寒实使然。
迍邅虽有数,调护不无愆。
初日忧难疗,兼旬幸稍痊。
是身无实相,何术保馀年。
不死方成佛,长生乃是仙。
阖棺宁再起,拔宅谩虚传。
力岂能加命,人终不胜天。
灾生虽或免,算尽必难延。
只合情无滞,毋为疾所缠。
穷通皆任运,逆顺但随缘。
南亩无千斛,西山有数椽。
饥当量腹食,困则曲肱眠。
此乐人知少,浮休永息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生病后的痛苦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羸躯方伏枕,冻骨倍加绵"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因病而卧床不起,身体冰冷,骨头也跟着变得柔弱无力。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病痛的折磨。
接下来的"自觉脾为约,医言脉太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病情的感受和医生诊断之间的矛盾,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病中人的焦虑。"不禁腰痛楚,仍苦膝拘挛"则进一步描述了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在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诗人通过"搔抑方能定,扶持仅可前"这两句,展示了自己在病中动辄得咳嗽和行动时的不适,以及不得不依靠别人的扶持才能勉强行走。这种无力感是对健康状态的极大反差。
随后"缊袍藏被底,炽炭倚炉边"则描绘了诗人在病中寻求温暖的场景,这种依赖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某种安慰。接着的"衰谢诚宜尔,风寒实使然"强调了病痛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接下来的几句"迍邅虽有数,调护不无愆。初日忧难疗,兼旬幸稍痊"表达了诗人对病情变化的关注以及治病过程中的困难和偶尔的好转。这一段落通过具体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疾病治疗的复杂心态。
"是身无实相,何术保馀年。不死方成佛,长生乃是仙"则转向哲学层面思考生命和健康的问题,这种对超脱尘世、追求永生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在病痛中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紧接着的"阖棺宁再起,拔宅谩虚传。力岂能加命,人终不胜天"则是对人类生命脆弱性的无奈和认同,同时也表达了面对死亡时的无力感和宿命论的观点。
最后几句"灾生虽或免,算尽必难延。只合情无滞,毋为疾所缠。穷通皆任运,逆顺但随缘。南亩无千斛,西山有数椽"则转向对待命的态度,主张顺其自然,不被疾病和生死所困扰。
"饥当量腹食,困则曲肱眠。此乐人知少,浮休永息肩"这几句诗则是对简单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于平淡生活带来的内心宁静和满足的肯定。这一段落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结束了全诗,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深远的思考空间。
未说病根先说药,閒言苦被儒家缚。
求丹城市静安禅,参差门户成交恶。
伊予觑得籓篱破,总是迷人守糟粕。
寿亭何因发勇猛,下手便令须发落。
六年游走不还乡,觜眼卢都耳卓朔。
牛鼻牵来露地中,自仓自行无处著。
迩来混俗披冠巾,尚忆师恩礼东廓。
劝君去去且莫留,为试尘中苦与乐。
嗟我与君何处来,去寻来处为行脚。
譬之木偶有机线,虚空好挂羚羊角。
此语一出必见诃,逢人慎莫轻投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