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初生春棹开,溪边野草绿于苔。
白驹客至芳情合,青嶂烟多暝色来。
物态自新人欲老,道缘何在语难裁。
对君静夜增愁思,安得同登日暮台。
溪水初生春棹开,溪边野草绿于苔。
白驹客至芳情合,青嶂烟多暝色来。
物态自新人欲老,道缘何在语难裁。
对君静夜增愁思,安得同登日暮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泥塘喜雨峰时的情景,以及与泉师一同夜话的场景。首联“溪水初生春棹开,溪边野草绿于苔”以清新之笔勾勒出春日溪流初涨、野草翠绿的生机勃勃景象。颔联“白驹客至芳情合,青嶂烟多暝色来”则通过白驹(比喻客人)的到来,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同时以青嶂烟霭烘托出夜晚的宁静与朦胧。
颈联“物态自新人欲老,道缘何在语难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物态自然更迭,而人却感到了岁月的流逝,面对人生的道路,言语难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对君静夜增愁思,安得同登日暮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与友人在静谧的夜晚对话,思绪万千,渴望能一同登上日暮的高台,或许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或是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零露滋百草,灼灼黄花披。
眷此忘忧物,一杯谁共持。
人生岂无好,所乐在所知。
开门望三益,邂逅得所思。
鸣弦咏绸缪,岁暮以为期。
倏驾不可留,良会复何时。
不愁道路隔,但恐人事违。
君不见铜雀台边多事土,走上觚棱荫歌舞。
馀香分尽垢不除,却寄书林污缣楮。
岂如此瓦凝青膏,冷面不识奸雄曹。
吕公已去泫馀泣,通谱未许弘农陶。
暮年得君真耐久,摩挲玉质云生手。
未知南越石虚中,亦有文章似君否。
西家扑满本弟昆,趣尚清浊何年分。
一朝堕地真瓦砾,莫望韩公无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