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居乃其业,岂曰远尘纷。
日出亲耕凿,山深断见闻。
拙无言作赋,穷不送将文。
我已甘逃世,年多未识君。
林居乃其业,岂曰远尘纷。
日出亲耕凿,山深断见闻。
拙无言作赋,穷不送将文。
我已甘逃世,年多未识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人以“林居”开篇,点明了隐士的居住环境——远离尘嚣,隐匿于山林之中。这种选择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坚守。
接着,“日出亲耕凿”一句,展现了隐士日常生活的辛勤与自给自足的精神。在山深之处,他与外界的联系似乎被切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拙无言作赋,穷不送将文”两句,表达了隐士的朴实与清贫。他或许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学识,但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深刻。这种“拙”与“穷”,并非贬义,而是对他独特人格魅力的赞美。他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不为外物所累,保持了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最后,“我已甘逃世,年多未识君”两句,道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敬佩。他愿意接受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甚至在多年后仍未有机会真正认识这位隐士。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方式的认同,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其超然境界的向往与敬仰。它不仅是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更是一曲对心灵自由与精神超越的赞歌。
沙陀父子初不利,欲向朝廷输夙志。
墨敕朝传起雁门,收复长安功靡二。
每抱孤忠辄受疑,此生此节终难弃。
吾家勿效此曹为,馀恨独留三矢畀。
远大儿成燕鼎移,画日臣来僧宝至。
梁首未函窃帝名,老奴漫洒为唐泪。
百战多年始渡河,自矜十指何容易。
李天下优名可为,敬新磨批颊谁忌。
发陵无罪有伶官,平蜀遭屠繇阉寺。
石桥悲涕空彷徨,兴教灰肌凭乐器。
河北令公闻难入,同家尚许国无异。
每夕焚香祝圣人,不谓胡入明此意。
可怜鹰视复称兵,遂使螟蛉终覆嗣。
民间徒敛背胸财,卿辈勿言心胆坠。
玄武楼中避石郎,山前山后归夷地。
《后唐四主》【明·郭之奇】沙陀父子初不利,欲向朝廷输夙志。墨敕朝传起雁门,收复长安功靡二。每抱孤忠辄受疑,此生此节终难弃。吾家勿效此曹为,馀恨独留三矢畀。远大儿成燕鼎移,画日臣来僧宝至。梁首未函窃帝名,老奴漫洒为唐泪。百战多年始渡河,自矜十指何容易。李天下优名可为,敬新磨批颊谁忌。发陵无罪有伶官,平蜀遭屠繇阉寺。石桥悲涕空彷徨,兴教灰肌凭乐器。河北令公闻难入,同家尚许国无异。每夕焚香祝圣人,不谓胡入明此意。可怜鹰视复称兵,遂使螟蛉终覆嗣。民间徒敛背胸财,卿辈勿言心胆坠。玄武楼中避石郎,山前山后归夷地。
https://shici.929r.com/shici/RTL5EDrrA.html
曹参守法依醇斝,惠帝荒淫何事者。
三年不改父之臣,此日惊心泪盈把。
为太后子不可为,安能为君治天下。
四皓虽教羽翼成,一相虚劳贵彊假。
可怜鸩酒未堪同,漫忆楚歌为若写。
渭北衣冠原庙留,厕中人彘空瘖哑。
子房忽漫从赤松,王陵有待争白马。
悲酣七载自伤情,至性千秋斯亦寡。
君不见侧室之子继前踪,二人宁岂不相容。
一样仁心一样穷,斗粟难舂布莫缝。
当今第一人,已从卑位觉。
虽迟裂脑恨,应使祸心斸。
思勖何为者,远度安能捉。
维风绝爱碑,宰论空龌龊。
方开对伏弹,岂畏优人诼。
辞冕入东都,振衣昭华岳。
从兹取客卮,未烦日中濯。
何必赋梅花,始见冰心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