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云将雨妒良宵,安得长虹驾綵桥。
待月不来仙驭远,问天无语帝阍遥。
风吹柳外寒犹薄,春到人间景更饶。
坐对梅花成一笑,冷香疏影暗相招。
痴云将雨妒良宵,安得长虹驾綵桥。
待月不来仙驭远,问天无语帝阍遥。
风吹柳外寒犹薄,春到人间景更饶。
坐对梅花成一笑,冷香疏影暗相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上元节遇到雨时的感慨与心境。首句“痴云将雨妒良宵”,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乌云欲雨的情态,仿佛在嫉妒美好的夜晚,预示着一场不期而至的雨即将降临。接着,“安得长虹驾彩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希望有一道彩虹横跨天空,为这雨夜增添一抹亮色。
“待月不来仙驭远”则暗示了月亮的缺席,似乎连仙界的使者也远离了人间,使得诗人感到孤独和失落。“问天无语帝阍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向天空发问,却得不到回应,仿佛与天地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
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自然景象,“风吹柳外寒犹薄,春到人间景更饶”,春风轻拂柳树,虽然还带着些许寒意,但春天的气息已悄然弥漫人间,万物复苏,景色更加丰富。这一转折,从对雨夜的哀愁转向对春天生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微妙变化。
最后,“坐对梅花成一笑,冷香疏影暗相招”两句,诗人独自坐在梅花前,面对着梅花散发出的冷香和疏影,不禁微笑起来。梅花的冷艳与孤高,仿佛在无声地邀请诗人共赏这份静谧之美,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得到慰藉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复杂心情,从最初的失望与哀愁,到对春天生机的赞叹,再到最终心灵的平静与满足,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重来偏寂寂。算疏阑轻尘,粉纤曾拭。
两两雏鬟,记茜衫小露,水边门侧。
弄影凝妆,谁耐理、绣床刀尺。
閒盼山塘,细犊金舆,往来得得。再向桥阴繫席。
只半艇烟昏,千檐雨滴。
此际兰闺,定双拥金凫,换吹钿笛。
眼底吴娃,枉自诩、娇红腻白。
其奈又经过处,断无消息。
太液荷香。怅良夜今秋,仍卧他乡。
输他天上景,又填鹊成梁。
一从上苑入直,金鱼佩、谁放疏狂。
瓜果宴,奈庾楼高处,风露偏凉。秋光。
旧家节物,往日心情,赢得无限思量。
一钩眉样月,记曾照幽窗。
粉云此夜千里,盼不到、小院疏廊。
银汉底,料有人、和泪凝妆。
此际东吴,正黄菊离披,紫螯郭索。
作装底急,使我伤于哀乐。
西堂夜话,算曾经、几番晦朔。
又来朝,河桥判袂,匆匆弟酬兄酢。昔日扬乌项橐。
须臾吾已老,凤飘鸾泊。乌衣门巷,变做豆花篱落。
半生牧豕,问何年,离蔬释屩。
喜余季,来春花暖,休恨一官禄薄。
烟中铠仗,影里弓刀,往来似织。
一片空明,夹纱水墨描蜹翼。
笑问何代兵争,更何朝方国。
滚遍街楼,有人喧笑帘隙。
些子光阴,恰一般、星驰飙激。
寸人豆马,依然幡幢戛击。
料想灰飞烛烬,战场方息。
顷刻收灯,红毬闷靠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