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此一寸心,养此七尺躯。
寒往则暑来,日居而月诸。
万古固寥远,百年乃须臾。
仪秦徒纵横,唐虞祇都俞。
逸此一寸心,养此七尺躯。
寒往则暑来,日居而月诸。
万古固寥远,百年乃须臾。
仪秦徒纵横,唐虞祇都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偶成(其三)》。诗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句“逸此一寸心,养此七尺躯”,诗人将心灵与身体的关系巧妙地比喻为一寸心与七尺躯,强调了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一寸心代表了内心的纯净与自由,七尺躯则是身体的实际存在。通过这一对比,诗人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内心世界的修养与成长。
接着,“寒往则暑来,日居而月诸”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和日月交替现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寒暑更替,日月轮转,寓意着人生短暂而不可逆转的规律。诗人借此表达出对时间宝贵、生命有限的感慨。
“万古固寥远,百年乃须臾”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与生命的理解。万古长河中,人类的存在显得极其渺小,而百年的人生却仿佛瞬间即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切体会,以及对永恒与瞬间之间对比的思考。
最后,“仪秦徒纵横,唐虞祇都俞”两句,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个时期——战国时期的秦国和上古时期的唐虞时代,分别代表了权力的争夺与和平共处。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了在权力与和平之间,真正的智慧在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而非外在的争斗与征服。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警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生命哲理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宋诗的特色。
英英辉丛菊,重露滋其花。
移来秋已深,不饮亦已嘉。
小槛凭虚檐,山迥无风沙。
霁色寒未生,此地玉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