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傍天台宿,能扬智顗风。
襄阳好名刹,耆宿有安公。
楚越浮踪并,人天慧眼空。
莫将无住意,容易问庞翁。
尔傍天台宿,能扬智顗风。
襄阳好名刹,耆宿有安公。
楚越浮踪并,人天慧眼空。
莫将无住意,容易问庞翁。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爱上人自天台还襄阳福严寺送之》。诗中描绘了友人从天台山返回襄阳福严寺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智慧与修行的敬仰之情。
首句“尔傍天台宿”,点明友人曾于天台山停留住宿,暗示其可能在此地进行修行或参访。次句“能扬智顗风”,赞扬友人如同智顗大师一般,不仅在佛法上有所成就,更能在智慧的领域引领风骚,弘扬佛法精神。
接着,“襄阳好名刹,耆宿有安公”两句,赞美襄阳福严寺作为佛教圣地的名声,以及寺中高僧安公的德行与智慧。这里通过对比天台山与襄阳福严寺,强调了两地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此次旅程意义的肯定。
“楚越浮踪并,人天慧眼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智慧与修行的赞美。楚越之地,泛指广阔地域,此处比喻友人在广泛领域内的智慧与足迹。而“人天慧眼空”则表达了对友人智慧的极高评价,认为其洞察力深邃,犹如佛家所说的慧眼,能够穿透世俗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
最后,“莫将无住意,容易问庞翁”两句,以庞翁(庞蕴)为典故,提醒友人修行之路不应轻易满足,应持续精进,不可因暂时的成就而停滞不前。庞翁是唐代著名禅师,以“无住心”著称,此处借以鼓励友人保持谦逊和进取之心,继续追求更高的智慧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旅行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其智慧与修行的赞赏,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修行之路的期望与祝福。
茫茫尘世厌风波,但把柴门掩薜萝。
朝野交游能有几,文章气味已无多。
收书且作林泉隐,洗砚閒将岁月磨。
后夜偶然逢野叟,错看太乙重相过。
肮脏田官委吏偕,山于吾属倍青哉。
星言舆轿蒙茏里,山半振衣嚣鬨埃。
针水布畦春泽匝,吟风夹路岁寒来。
架岩刳木泉悲响,锁洞白云花烂开。
灰冷虚堂敷白氎,爨清一饭脯青苔。
欲求出世三空义,一咄疏狂道眼裁。
共居天地间,大类一间屋。
推排出高下,何异车转毂。
死生本昼夜,祸福固倚伏。
谁令尘垢昏,浪与纷华逐。
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烛。
感君探至道,劝我减粱肉。
虚心有遗味,实腹不须粟。
芬敷谢桃杏,清劲比松竹。
息微知气定,睡少验神足。
胡为嗜一饱,坐使百神哭。
要知丹砂异,不受腥腐触。
可怜山林姿,自缚斗升禄。
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间福。
宁从市井游,与众同碌碌。
不愿束冠裳,腰金佩鸣玉。
斯人今何在,未易识凡目。
恐在庐山中,飞翔逐黄鹄。
试用物色寻,应歌紫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