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林校书入山》
《送林校书入山》全文
宋 / 连文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茫茫尘世厌风波,但把柴门掩薜萝。

朝野交游能有几,文章气味已无多。

收书且作林泉隐,洗砚閒将岁月磨。

后夜偶然逢野叟,错看太乙重相过。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línxiàoshūshān
sòng / liánwénfèng

mángmángchénshìyànfēngdàncháiményǎnluó

cháojiāoyóunéngyǒuwénzhāngwèiduō

shōushūqiězuòlínquányǐnyànjiānjiāngsuìyuè

hòuǒuránféngsǒucuòkàntàizhòngxiāngguò

注释
茫茫:形容广阔无垠或众多繁杂。
尘世:指世俗社会,人间。
柴门:简陋的木门,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
薜萝:薜荔和萝藤,植物名,象征隐士的居所。
朝野:朝廷与民间,泛指社会各阶层。
气味:这里指才华、风格。
林泉隐:隐居山林,远离尘嚣。
太乙:道教中的神仙名,此处可能象征高人。
翻译
在这纷扰的世间,我厌倦了风起云涌,只想在柴门前种满薜荔和萝藤。
在官场与文人之间,真正的朋友又有几个?我的文学才华已经不多见了。
我打算收藏书籍,过上隐居山林的生活,闲暇时研磨时光。
深夜偶遇一位老者,他误以为我是太乙真人,前来拜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的《送林校书入山》,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茫茫尘世厌风波”描绘了对世间纷繁复杂的厌倦,而“但把柴门掩薜萝”则形象地写出诗人希望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愿望。第二句“朝野交游能有几,文章气味已无多”暗示了诗人对于官场应酬和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已经寥寥无几,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

第三句“收书且作林泉隐”,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选择归隐读书的生活方式,享受自然与宁静。最后一句“后夜偶然逢野叟,错看太乙重相过”,以幽默的方式想象自己在山中偶遇老者,误以为是神仙来访,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惬意期待和超脱世俗的幻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入山,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疏离,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淡泊名利和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

作者介绍

连文凤
朝代:宋   字:百正   号:应山   籍贯:福州三山

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猜你喜欢

喜刘元煇至二首·其二

诗翁今雨来,同步上荒台。

草死元藏药,花穷始到梅。

南方酣战急,北陆苦寒催。

穷老情怀恶,因君得暂开。

(0)

梅雨连日五首·其五

岂不苦于雨,江昏水迫城。

市民扃暗户,军妇哭空营。

萤外无灯影,蛬边有柝声。

百忧馀一喜,晓望稻畦平。

(0)

宿曹西畴宅大雨

竹树环斋馆,真宜听雨声。

不堪终夜急,似欲阻人行。

薄醉眠难熟,多思梦辄惊。

漏床正当面,移枕屡纵横。

(0)

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其五

初扫蚕今欲茧时,无朝无暮雨垂垂。

渔家长价蓑衣贵,种户流涎麦饭迟。

跬步过从难跋涉,等閒脱著系安危。

肉芝石髓身中有,可向山灵遽朵颐。

(0)

涌金门城望五首·其二

左看城阙右看湖,辗翠蹄红路欲芜。

君子颇闻梁上有,丽人何至水边无。

他时公论谁良史,往日虚名几腐儒。

地下西施应冷笑,不缘红粉解亡吴。

(0)

挽艮岩梅府卿·其一

庚午昔同朝,权臣狠且骄。

至尊俱芥视,大物遽冰消。

密勿毗廊肆,艰难驾使轺。

丝毫心有愧,寿肯到今朝。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