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高啸桐》
《寄高啸桐》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江一榻夜论诗,髣髴维摩示疾时。

京国归来无好梦,家山别后积相思。

我眠北牖堪终老,子失南床坐不痴。

颇怪后山吟太激,欲携二友为君医。

(0)
鉴赏

这首诗《寄高啸桐》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高啸桐在秋夜江边论诗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中运用了“维摩示疾”这一佛教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高啸桐身体状况的关切和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

首联“秋江一榻夜论诗,髣髴维摩示疾时”,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活动——秋夜江边的论诗场景,同时借“维摩示疾”的典故,暗示了高啸桐可能的身体不适,也体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颔联“京国归来无好梦,家山别后积相思”,表达了诗人从京城归来后,因思念家乡和朋友而难以入眠,内心充满了深深的相思之情。这两句通过对比京城与家乡,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向往与怀念。

颈联“我眠北牖堪终老,子失南床坐不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高啸桐的关怀。诗人想象自己在北窗下度过余生,而高啸桐则失去了南床的陪伴,表达了对朋友健康和幸福的祝愿。

尾联“颇怪后山吟太激,欲携二友为君医”,以幽默的口吻批评了高啸桐过于激昂的诗风,并表示愿意与两位好友一同帮助他,既体现了对朋友艺术风格的欣赏,也流露出深厚的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自然、生活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酦醅

银河泻液迎春风,摇光泛影琉璃钟。

芙蓉泣霜腻香薄,石髓滴花浮玉虫。

氍毹红深五云热,漏壶水尽蟾蜍渴。

欲借金茎一寸冰,满堂笑看妲娥月。

(0)

赠打碑吴居士二绝句·其一

天上琅文网绛纱,垂芒廓落字聱牙。

何当拂此来人世,为识清都蔡少霞。

(0)

十二月乐辞十三首·其一正月

羲和日驭鞭苍龙,璇玑夜转行天东。

鹅黄拂烟柳条短,伶伦竹声催昼暖。

金刀错落红锦丝,玉钗鬓影东风吹。

芙蓉酒浓香染衣,花楼凤语黄蜂飞。

(0)

宣圣庙桃李盛开约乡中亲旧同饮花下

春来桃李便承恩,况复儒宫稳托根。

丧乱不堪忧故国,英华犹觉在吾门。

奈何日月驰双毂,思与亲朋罄一樽。

共趁东风花下饮,此间虽小胜名园。

(0)

竹山张君

山上亭亭竹万竿,山前花木曲阑干。

高情谁似山人好,教子读书不觅官。

(0)

危太朴入都为题云林画幅

故人渺在云林端,手种梓漆阴团团。

不愤读书从鬼谷,何嫌卖药近长安。

白日定趋天禄阁,青春宜著鵔鸃冠。

相思洒尽金壶墨,三十六峰生莫寒。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