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条拥深翠,夏花明夕阴。
北堂罕悴物,独尔澹冲襟。
春条拥深翠,夏花明夕阴。
北堂罕悴物,独尔澹冲襟。
这首诗描绘了萱草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与特质,以及它对环境的独特影响。朱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春天,萱草的嫩叶深绿,充满生机;夏日,花朵在傍晚的阴凉中绽放,色彩鲜明。然而,北堂(可能指家中或庭院)的其他植物或许因季节更替而显得憔悴,唯有萱草独自展现出淡泊宁静的胸怀。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萱草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萱草的自然美,更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坚韧、淡泊精神的颂扬。朱熹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深入探讨了人性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中秋近也,正于门瑞气,葱葱时节。
隔岁维熊占吉梦,今夕天生英杰。
仙籍流芳,瑞龙毓秀,应是非凡骨。
诗书勋业,妙龄行见英发。
好是日满三朝,剩陈汤饼,投辖留宾客。
玉果犀钱排绮宴,窈窕歌珠舞雪。
枕玉凉时,屏山深处,好事权休说。
小蛮杨柳,迩来还可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