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之首,恒雨连数旬。
吾土异高低,高者下种匀。
沟车挂梁壁,妇子纺以纫。
但俟水势减,耘耔及良辰。
低者沦江湖,波涛浩无垠。
鸡犬悉上屋,举家寄河唇。
相去数十里,彼此殊越秦。
苦乐宜均被,譬如人一身。
半体虽独活,偏枯为不仁。
所以君子心,溥遍无涯邻。
忧喜不以己,四海熙阳春。
春末夏之首,恒雨连数旬。
吾土异高低,高者下种匀。
沟车挂梁壁,妇子纺以纫。
但俟水势减,耘耔及良辰。
低者沦江湖,波涛浩无垠。
鸡犬悉上屋,举家寄河唇。
相去数十里,彼此殊越秦。
苦乐宜均被,譬如人一身。
半体虽独活,偏枯为不仁。
所以君子心,溥遍无涯邻。
忧喜不以己,四海熙阳春。
这首诗描绘了在连续多日的暴雨中,不同地势的人们所面临的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过对比高处与低处的居民,展现了自然力量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雨水连绵不断,使得土地高低不平。高处的人们能够按照正常的农事安排播种,利用沟渠灌溉,妇女和孩子们则忙着纺织。他们耐心等待雨势减弱,以便在适宜的时机进行耕作和田间管理。而低洼地区的人们则面临着洪水的威胁,整个村庄仿佛漂浮在无边的江河之中,家禽家畜都不得不躲到屋顶之上,全家人的生计都寄托在河岸的一线安全上。这种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人们生活状态的巨大反差。
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于公平与共情的思考。他指出,无论是在雨水充沛还是干旱的年份,人们都应该共享福祉,共担苦难,就像人体的各个部位都不可或缺一样。半身不遂之人是不仁的,同样,社会中的任何一部分人遭遇不幸时,所有人都应该感同身受,伸出援手。诗人以此呼吁君子之心应具有广泛的同情心,不应只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是要为四海之内的所有人民带来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与人性关怀的深切关注。
老持藩印守河冲,苟禄惟知恋轼熊。
游旧最叨青眼客,埏陶今仰黑头公。
巢由逸躅心空断,儒墨常谈耳欲聋。
自笑晚年经济业,焚香静坐习元功。
四海习彦威,英英出江汉。
高韵凌风翔,雕文夺星烂。
感激阳秋辞,奸雄非所惮。
蜀弱自为正,曹强乃名乱。
阴忤柄臣意,飘然去恩馆。
驱车自北门,四顾兴长叹。
终焉谢病免,犹得为人半。
缅矣身后名,临风寄悽惋。
上月神灯节,年康警跸游。
蒲池渭阳庙,银阙海中洲。
羽扇排云出,飙轮抱日流。
遍升均瑞祝,合宴宠灵休。
画扆霞明坐,春山彩作楼。
鸾歌参帝乐,麟脯助皇羞。
斟酌尧衢饮,惊呼汉殿优。
天襟知众乐,处处驻宸斿。
淮海岁方新,层阴便浃辰。
山山能作雨,物物解呈春。
野鸟千声异,江芜一色匀。
农区田溜满,偏慰守藩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