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朔风谣》
《朔风谣》全文
明 / 李贽   形式: 古风

南来北去何时了,为利为名无了时。

为利为名满世间,南来北去正相宜。

朔风三月衣裳单,塞上行人忍涷难。

好笑山中观静者,无端绝寒受风寒。

谓余为利不知余,谓渠为名岂识渠。

非名非利一事无,奔走道路胡为乎。

试问长者真良图,我愿与世名利徒,同歌帝力乐康衢。

(0)
鉴赏

这首《朔风谣》由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首句“南来北去何时了,为利为名无了时”,以“南来北去”象征人生的奔波与忙碌,而“为利为名”则揭示了人们追求物质与名誉的无尽欲望。这两句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是对人性中贪婪与浮躁本质的揭示。

接着,“为利为名满世间,南来北去正相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利益与名声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朔风三月衣裳单,塞上行人忍涷难”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在严酷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与关注。

“好笑山中观静者,无端绝寒受风寒”则通过对比,讽刺了那些自以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人,实际上却可能因为自己的选择而遭受更大的痛苦与不便。

“谓余为利不知余,谓渠为名岂识渠”这两句表达了对社会上误解与偏见的感慨,指出人们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真实处境和内心世界。

“非名非利一事无,奔走道路胡为乎”提出了对人生价值的反思,认为如果仅仅追求名利,那么生活将失去真正的意义。

最后,“试问长者真良图,我愿与世名利徒,同歌帝力乐康衢”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希望人们能够超越名利的束缚,共同享受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

整体而言,《朔风谣》不仅展现了李贽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深度和情感温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贽

李贽
朝代:明   字:宏甫   号:卓吾   籍贯:福建泉州   生辰:1527~1602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杂诗二首·其一

白露沙滩浸绿湄,小舟舣岸尚依稀。

山回屏曲江连树,春锁人家深处归。

(0)

菊有黄花为彦逢弟寿

正色憎桃李,凌霜见嫩黄。

有同高士操,常占晚秋芳。

袅袅金风软,漙漙玉露光。

君恩隆一束,时令应重阳。

幸遇桑蓬庆,欣逢曲米香。

敢因难老祝,采掇奉瑶觞。

(0)

除夕·其一

生菜春盘草八珍,灯前殊未觉家贫。

几多荼垒中间事,第一屠苏最后人。

衰病不图今夕健,须臾又是隔年春。

东风自此无閒暇,万里乾坤一夜新。

(0)

赠刊印朱才俊

科斗何年变篆字,至秦程邈翻为隶。

今人但习真草行,谁会六书三耦意。

篆所最难柱与圈,学打一圈费三年。

岂容臆决蔑师授,汩没形象迷傍偏。

九江法帖钟鼎刻,兵火以来犹可得。

人间亦有说文本,臣翱反切臣锴释。

朱生赠我古印章,奎躔壁度森开张。

自言少小嗜此艺,意欲径上阳冰堂。

细观刀笔最佳处,颇识传笺通训故。

苟焉糊口栖此身,元来亦是知书人。

(0)

赠吕肖卿三首·其一

虽未登三十,知君已几年。

先师斧脩月,名父柱擎天。

失怙初周晬,耽吟早极玄。

孤身能自立,万卷绝芸编。

(0)

连夜书·其二

斜向西南月半弯,五更正值毕叉间。

朝来骤有风兼雨,红晕饶添一大环。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