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
城门抱关卒,笑我此何求。
我亦无所求,驾言写我忧。
意适忽忘返,路穷乃归休。
悬知百岁后,父老说故侯。
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
百年寓华屋,千载归山丘。
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
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
城门抱关卒,笑我此何求。
我亦无所求,驾言写我忧。
意适忽忘返,路穷乃归休。
悬知百岁后,父老说故侯。
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
百年寓华屋,千载归山丘。
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日日出东门》。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诗人每天从东门出发,漫步于东城之中,似乎是在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城门抱关卒,笑我此何求。” 城门紧闭,守卫严密,仿佛有人在嘲笑诗人的行为,如同在问他究竟所求为何。这里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诗人似乎并不为外界的看法所动。
“我亦无所求,驾言写我忧。” 诗人坦然表示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只是在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忧愁。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淡泊。
“意适忽忘返,路穷乃归休。” 当诗人的心情得到满足,他便会忘记返回的路径,直到走投无路时才选择回家休息。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悬知百岁后,父老说故侯。” 诗人希望自己的名字能流传百年之后,让后世的父老们能够提及。这表达了一种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历史记忆的渴望。
“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 这句话意味着自古以来,多少聪明睿智之人,都曾走过这条道路。诗人通过这样的问句,强调了自己选择的普遍性和正确性。
“百年寓华屋,千载归山丘。”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永恒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在美丽的房屋中安居百年,最终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 最后一句提到了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羊公子(羊士谔),他不愿意过西州,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由和个人的坚守。这里也许隐含着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微妙批评。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日常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苏轼擅长的豪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