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斗何年变篆字,至秦程邈翻为隶。
今人但习真草行,谁会六书三耦意。
篆所最难柱与圈,学打一圈费三年。
岂容臆决蔑师授,汩没形象迷傍偏。
九江法帖钟鼎刻,兵火以来犹可得。
人间亦有说文本,臣翱反切臣锴释。
朱生赠我古印章,奎躔壁度森开张。
自言少小嗜此艺,意欲径上阳冰堂。
细观刀笔最佳处,颇识传笺通训故。
苟焉糊口栖此身,元来亦是知书人。
科斗何年变篆字,至秦程邈翻为隶。
今人但习真草行,谁会六书三耦意。
篆所最难柱与圈,学打一圈费三年。
岂容臆决蔑师授,汩没形象迷傍偏。
九江法帖钟鼎刻,兵火以来犹可得。
人间亦有说文本,臣翱反切臣锴释。
朱生赠我古印章,奎躔壁度森开张。
自言少小嗜此艺,意欲径上阳冰堂。
细观刀笔最佳处,颇识传笺通训故。
苟焉糊口栖此身,元来亦是知书人。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赠刊印朱才俊》。诗中探讨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个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开篇“科斗何年变篆字,至秦程邈翻为隶。”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小篆再转化为隶书的历史过程。接着,“今人但习真草行,谁会六书三耦意”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人们只注重学习真、草两种书法而忽略其他古老文字形式(即“六书”指的是古代汉字的六种基本书写结构)的惋惜。
在“篆所最难柱与圈,学打一圈费三年”中,诗人强调了篆书中“柱”和“圈”的笔画之难,以及学习这类笔法所需的时间和努力。紧接着,“岂容臆决蔑师授,汩没形象迷傍偏”则批评了那些不认真对待学艺,只是一味模仿而忽视正确指导的行为。
“九江法帖钟鼎刻,兵火以来犹可得。”提到了珍贵的书法典籍《九江法帖》和《钟鼎文选》,即使经历战乱仍能保存至今。下一句,“人间亦有说文本,臣翱反切臣锴释”则指出了古代文献《说文解字》的重要性,以及后世学者如臣翱、臣锴等人的研究和阐释。
“朱生赠我古印章,奎躔壁度森开张。”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朱才俊送来的古印章的喜悦,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随后,“自言少小嗜此艺,意欲径上阳冰堂”则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抱负,他自幼便热爱这门艺术,并希望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最后,“细观刀笔最佳处,颇识传笺通训故。”表达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精妙之处有着深刻的认识,而“苟焉糊口栖此身,元来亦是知书人”则是诗人自诩,认为自己并非只是一介书画爱好者,而是一个真正懂得欣赏和传承古代文化的人。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表现出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神清半夜不成梦,书帷风细扬微绡。
运应昌期王者起,自愧文章输杜李。
窃同居易了无生,谁羡葛洪学不死。
一榻蒲团膝足容,翛然丈室塞虚空。
翻腾密藏明佛日,淘汰机缘振祖风。
丹凤冲霄何绰绰,失晓呆郎徒矍铄。
人间取舍本千差,世路穷通如六博。
幽人啸咏水云边,劫外光风自一天。
闲来石上栽红莲,水无波浪火无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