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时,行走在荒凉的驿路之上所见到的景象。驿站旁斜倚着明月,溪边小桥上覆盖着薄霜,短短的篱笆旁残留着一枝已经凋黄的菊花。这一切都映衬出诗人置身于一个荒凉而又深远的乱山之中。
诗中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表达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重阳节本应是一个家家户户团聚的时刻,而诗人却独自一人在这偏远的地方渡过,心中必然充满对家的思念和孤独感。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则透露出诗人的夜晚无法入睡,只能听着夜更的钟声一次次响起,时间似乎变得更加漫长。这种寂寞与孤单构成了一种深深的愁绪。
最后两句“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表达了诗人虽赞美着途经之地的美丽景色,但内心却无法释怀对家乡的思念。中原地区常被视作是中国的心脏地带,对于南方的游子来说,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亦是文化认同和情感寄托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两句抒发了自己对于归乡的渴望与对遥远家园的深切怀念。
总体来看,这首《南歌子》以其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种别样的秋色,既有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不乏人性的温暖和深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微妙,是对宋代山水田园诗传统的一种独到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