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阳之孤桐,踣自霹雳斧。
龙伏之灵林复古,断文横截丝百缕。
下垂七轸如牛乳,上有明星稀可数。
当轩拂拭待君鼓,君心有在君未语。
仲尼昔时从师襄,颀然一人犹望羊。
我独怀之千古长,杖策不省颐之忘。
去年河决疮未补,今年赤地无禾黍,像龙焚尪亦何取。
堂上平戎不敢听,且激南风召时雨。
峄阳之孤桐,踣自霹雳斧。
龙伏之灵林复古,断文横截丝百缕。
下垂七轸如牛乳,上有明星稀可数。
当轩拂拭待君鼓,君心有在君未语。
仲尼昔时从师襄,颀然一人犹望羊。
我独怀之千古长,杖策不省颐之忘。
去年河决疮未补,今年赤地无禾黍,像龙焚尪亦何取。
堂上平戎不敢听,且激南风召时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听阎子常平戎操》。诗中,诗人以峄阳孤桐和龙伏灵林为象征,描绘了一幅音乐艺术的生动画面。他将琴声比喻为遭受雷劈的孤桐重生,以及龙伏的森林恢复生机,形象地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感染力。琴音下垂如牛乳,上空星辰稀疏,仿佛在等待知音鼓奏,但演奏者内心深沉,未言其志。
诗人借此回忆孔子向师襄学琴的故事,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他感叹社会动荡,河决赤地,似乎在质疑战争之声是否合宜,但仍寄希望于琴声能唤起风雨,带来救赎。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对音乐的赞美、历史典故的引用和个人对时局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