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阎子常平戎操》
《听阎子常平戎操》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峄阳之孤桐,踣自霹雳斧。

龙伏之灵林复古,断文横截丝百缕。

下垂七轸如牛乳,上有明星稀可数。

当轩拂拭待君鼓,君心有在君未语。

仲尼昔时从师襄,颀然一人犹望羊。

我独怀之千古长,杖策不省颐之忘。

去年河决疮未补,今年赤地无禾黍,像龙焚尪亦何取。

堂上平戎不敢听,且激南风召时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īngyánchángpíngróngcāo
sòng / cháozhī

yángzhītóng

lóngzhīlínglínduànwénhéngjiébǎi

xiàchuízhěnniúshàngyǒumíngxīngshù

dāngxuānshìdàijūnjūnxīnyǒuzàijūnwèi

zhòngshícóngshīxiāngránrényóuwàngyáng

怀huáizhīqiānchángzhàngshěngzhīwàng

niánjuéchuāngwèijīnniánchìshǔ

xiànglóngfénwāng
tángshàngpíngrónggǎntīng

qiěnánfēngzhàoshí

翻译
峄山上的孤独古桐,被雷电般的巨斧击倒。
隐藏在深林中的龙形古木恢复生机,断裂的纹路如同百缕丝线交错。
下部低垂如牛乳般丰满,上部星光稀疏仿佛能数得清。
它在窗前擦拭等待你的敲击,你心中有想法却未言明。
孔子当年跟随师襄学琴,独自一人仍似期待着羊群。
我独自怀念这古木千年,持杖行走已忘记颐指气使。
去年黄河决口尚未修复,今年赤地无粮,为何还要仿效龙火焚烧?
厅堂上平息战事不敢聆听,暂且激发南方之风引来及时雨。
注释
峄阳:古代地名,峄山之阳。
孤桐:孤独的老梧桐树。
霹雳斧:比喻强大的力量或突如其来的打击。
龙伏:形容树木形状如龙伏卧。
轸:古代乐器上的部件,此处比喻树干。
君鼓:你来敲击古桐,象征弹奏音乐。
师襄:孔子的老师。
颀然:高大的样子。
赤地:形容土地荒芜,无草木。
像龙焚:比喻过度破坏或无谓的毁灭。
堂上:厅堂之上。
南风:夏季的东南风。
时雨:及时的雨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听阎子常平戎操》。诗中,诗人以峄阳孤桐和龙伏灵林为象征,描绘了一幅音乐艺术的生动画面。他将琴声比喻为遭受雷劈的孤桐重生,以及龙伏的森林恢复生机,形象地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感染力。琴音下垂如牛乳,上空星辰稀疏,仿佛在等待知音鼓奏,但演奏者内心深沉,未言其志。

诗人借此回忆孔子向师襄学琴的故事,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他感叹社会动荡,河决赤地,似乎在质疑战争之声是否合宜,但仍寄希望于琴声能唤起风雨,带来救赎。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对音乐的赞美、历史典故的引用和个人对时局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吾山吟

吾山吾山予将归。

予将归,深溪苍松围茅亭,扃扃柴扉。

水边林下,琴书乐矣,水边林下,琴书乐矣,不许市朝知。

猿鹤悲,吾山胡不归!

(0)

寄皓公堂头同参

皓公闻道住南宫,笑写新诗托去鸿。

准备金桃三百颗,因风寄与老髯公。

(0)

题寒江接舫图

一派潇湘万里山,閒骑冻?照江天。

风帆雪棹知多少,认取华亭没底船。

(0)

又和景贤四绝·其三

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终。

欲罢不能行且止,泣麟嗟凤鼓悲风。

(0)

寄仲文尚书

仲文曾作黑头公,辅弼明时播美风。

治粟货泉流冀北,提刑奸迹屏胶东。

笑观桃李新恩遍,拜扫松楸老计终。

西域故人增喜色,万全良策不谋同。

(0)

西域河中十咏·其五

寂寞河中府,颓垣绕故城。

园林无尽处,花木不知名。

南岸独垂钓,西畴自省耕。

为人但知足,何处不安生。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