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亭之东四章章二十句·其二》
《亭之东四章章二十句·其二》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覃]韵

亭之南,郁毵毵。分夕霭,散朝岚。朱明盛,绿云涵。

扬碧荷,自芳潭。兰蕙风,忽此参。华烨烨,情所憨。

快哉披,暮薰湛。明月来,与亭三。开远志,动幽谈。

谅非望,今谁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亭台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亭子周围郁郁葱葱的景致,以及随着时间变化的自然风光。从“亭之南,郁毵毵”开始,诗人通过“分夕霭,散朝岚”展现了日出日落时分,云雾在亭边聚散的动态美。接着,“朱明盛,绿云涵”则描绘了夏日阳光下,绿色植被的茂盛与生机。

“扬碧荷,自芳潭”一句,将视线转向池塘中的荷花,它们在清水中自在绽放,散发出阵阵芳香。随后,“兰蕙风,忽此参”则引入了兰花和蕙草的香气,与微风交织在一起,增添了几分幽静与雅致。接下来,“华烨烨,情所憨”表达了亭中景色的辉煌与情感的真挚,仿佛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快哉披,暮薰湛”描绘了傍晚时分,亭子被烟霞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觉。“明月来,与亭三”则将视角转向夜晚,月亮的出现为亭台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最后,“开远志,动幽谈”表达了在此美景之中,人们可以展开深思与对话,享受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谅非望,今谁惭”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感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亭台周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与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的追求与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学意味。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章献明肃皇太后挽辞二首·其二

璿驾方修祀,金波忽坠空。

悲歌传薤露,秘殿阒椒风。

雾重昏轩曜,云悽泣舜瞳。

仙舆邈何在,天外蕊珠宫。

(0)

喜雪

始骇经冬雪,时飞但敛尘。

谁知高厚意,顿与发生春。

已慰三农望,何妨万卉新。

病翁聊一醉,欢喜过斯民。

(0)

屡雪

欲识经冬气倍和,高穹回瞩念民瘥。

尽搜秋夏乘龙起,并与寰区瑞雪多。

是处玉峰开璧府,几番云浪溢银河。

来牟定过前年麦,销得衰翁醉又歌。

(0)

次韵和通判钱昌武郎中上巳许公亭惠诗

亭馆萧然古岸头,园林虽雅背清流。

感时堪惜芳菲过,拖病须从祓禊游。

归舰逆风乘醉去,落花随水带香浮。

贰车欲继山阴事,立赋新篇不易酬。

(0)

题希夷先生真堂

伊昔天真被谪书,亦教人境得仙居。

开门翠霭三峰近,合眼红尘万事疏。

髣髴旧容蝉已蜕,徘徊高隐室犹虚。

何时归伴赤松子,稳驾寻君物外车。

(0)

感春贻崔公孺国博

春来天气作轻寒,故使春芳欲见难。

赖得好风摅俗愤,顿开韶景与人看。

诗情遇敌豪虽减,杯兴逢辰老未阑。

幸遇亲朋时枉驾,且偷壶刻奉清欢。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