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同云臣和天玉元夜泊舟溪口感旧之作》
《满江红.同云臣和天玉元夜泊舟溪口感旧之作》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满江红

峭冷尖寒,也算做、一番元夕。

还记忆、清歌妙舞,梅魂雪魄。

向日微闻年少事,狂夫曾到岐王宅。

把玉箫、吹起落梅风,成今昔。水驿底,孤眠客。

月榭口,寒波积。正沈吟何限,钗痕綦迹。

早信今宵鲛帕湿,悔教那夜屏风隔。

载一船、离恨压西溪,溪流碧。

(0)
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元夜舟泊溪口时的感旧之情。开篇“峭冷尖寒”四字,便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静谧的夜晚。接着,“算做、一番元夕”,既点明了时节,又暗示了诗人对这一特殊时刻的感慨。

“还记忆、清歌妙舞,梅魂雪魄。”这两句通过回忆往昔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以及与梅花、雪花相关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向日微闻年少事,狂夫曾到岐王宅。”两句则通过讲述过去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怀旧的情绪,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把玉箫、吹起落梅风,成今昔。”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玉箫的声音比作吹起了落梅之风,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音乐之美,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将过去与现在联系在一起。最后,“水驿底,孤眠客。月榭口,寒波积。”这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寒冷的感觉,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忧伤。

“正沈吟何限,钗痕綦迹。”这两句中的“钗痕綦迹”可能是指女子佩戴的首饰留下的痕迹,或是指过往爱情的印记,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接下来,“早信今宵鲛帕湿,悔教那夜屏风隔。”这两句通过假设与后悔,表达了对过去不能重来的遗憾,以及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

“载一船、离恨压西溪,溪流碧。”结尾处,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用“离恨”来形容内心的痛苦与思念,同时以“溪流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深沉,使得整首词在抒情的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用平年兄有小舟曰荷花片以诗索赠次来韵赋答·其二

尘缘敕断勿相牵,何必功成学计然。

怪底莫愁不同载,红妆已伴白头仙。

(0)

正月十五夜奉迎邑侯雨中观灯雅集岁癸亥余尝为榕溪灯夕词十二章今采民谣复为甲子灯夕词十六章抚今追昔喜可知也·其十二

传柑曾赐洞庭芳,遥忆甘香梦里尝。

幸得右军分二百,传来却染令公香。

(0)

哭朱季美·其二

临池我爱黎瑶石,焚研曾怜邓玉庵。

君去好寻林太史,鹅经鹘帖更须参。

(0)

哭朱季美·其一

生前自负鲁朱家,客刺尝闻载一车。

昔日虹冈金石友,相逢能否问西华。

(0)

读两侑丈人说及见和鸿华庵诗却赠·其二

君是诗禅我酒禅,莫论成佛与生天。

四时诗酒四时共,却被人呼两个仙。

(0)

赠王知白山人·其一

杖藜何事踏苍烟,为趁春风到水边。

若遇芳菲须放步,莫教虚度艳阳天。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