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泰山五首·其三》
《游泰山五首·其三》全文
明 / 李时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明堂最上接天池,封禅灵墟迹尚遗。

汉碣半留千古字,秦松高偃万年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象与历史遗迹。首句“明堂最上接天池”,以夸张的手法,将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场所)与天池相连,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暗示着泰山之巅的神圣与辽阔。接着,“封禅灵墟迹尚遗”一句,点出了泰山作为古代帝王祭天封禅之地的历史地位,通过“灵墟”二字,赋予了泰山神秘而崇高的色彩。

“汉碣半留千古字”,描述了在泰山之上,汉代的石碑(碣)虽历经千年,仍保留着古人留下的文字,这些文字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最后,“秦松高偃万年枝”则以秦代的松树为喻,表现了泰山生命力的顽强与长久,即使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松树依然挺立,枝叶繁茂,象征着泰山不朽的精神和自然界的永恒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泰山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时行
朝代:明

明广州府番禺人,字少偕。嘉靖二十年进士。知嘉兴县,迁南京兵部车驾主事,坐事罢,遍游吴越、齐鲁名山。有《驾部集》。
猜你喜欢

李提举挽诗·其二

早岁声喧翰墨场,晚寻兰芷到湖湘。

刘郎未得文章力,涪老空怀书传香。

埋璧奈何从石衒,好竽滋甚况琴亡。

山房宿处成终诀,怅忆交情四十霜。

(0)

陈府判司令挽诗

大科家世衮传芳,恨不峥嵘翰墨场。

空郁壮图才半刺,合司帝籍便横翔。

官称仅似浔阳白,早慧疑如江夏黄。

曾向掖垣开荐口,眼看埋璧倍嗟伤。

(0)

蒲鞭

自古官刑在,如何只用蒲。

贤哉知道者,陋矣执鞭乎。

草草存笞责,拳拳爱体肤。

教非刑可比,耻患免而无。

舜扑书徒识,秦敲惨自愚。

悲因挞黎庶,适意与宽俱。

(0)

勒石纪汉德

稽落功成后,将军勒石还。

辉华天子德,姓字汉臣班。

篆刻千年绩,镌磨万里山。

勋名沙幕外,岁月永元间。

颂笔嗟何古,胡弓孰敢弯。

龙墀归拜日,称寿动天颜。

(0)

读敬箴作

先儒只此是单传,圣处初无别入门。

人与两仪三并立,天分万化一为元。

知无适处乐何喻,到放参时妙不存。

勿正勿忘真见解,此翁千载有名言。

(0)

用韵谢子真

到了于鱼真得计,从前飞鸟倦知还。

低头未羡居辕下,拙手何妨缩袖间。

说偈不嫌如泻水,著书岂必要藏山。

渔翁学士皆閒梦,此事谁知若是班。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