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塘科斗书犹易,海国侏儒译较难。
草际不知何物语,灯前直听几宵阑。
榴风为递愁蛇觉,梅雨交喧乱鸭栏。
五寸即且留不得,令人为尔发长叹。
陂塘科斗书犹易,海国侏儒译较难。
草际不知何物语,灯前直听几宵阑。
榴风为递愁蛇觉,梅雨交喧乱鸭栏。
五寸即且留不得,令人为尔发长叹。
这首诗《蛙声》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对蛙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状态的深沉思考。
首联“陂塘科斗书犹易,海国侏儒译较难”以“科斗书”比喻蛙声在陂塘中的清脆悦耳,易于感受;而“海国侏儒译较难”则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将蛙声翻译成文字的难度,暗示了自然之美难以言传的特点。
颔联“草际不知何物语,灯前直听几宵阑”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置身于草丛之中,倾听那不为人知的生物语言,直到深夜仍未尽兴。这里通过对比草间与灯下两种不同的聆听环境,强调了自然之声的独特魅力和对心灵的深深吸引。
颈联“榴风为递愁蛇觉,梅雨交喧乱鸭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榴风传递着忧愁,使得蛇也感到觉醒;梅雨季节的喧闹,搅乱了鸭栏的情景。这两句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状态的敏感观察和深刻理解。
尾联“五寸即且留不得,令人为尔发长叹”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感叹于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如五寸长的小生物,也无法永久留存。这一句既是对蛙声这一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综上所述,《蛙声》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江槎出没浮犀牛,波涛掀天谷为洲。
江寒水落惊霜秋,危根瘦节鸣寒流。
脆朽吹去谁镌锼,连峰叠嶂立酋酋。
吾家此山不易得,十年弃置空自尤。
猿号鹤唳岂无意,委蛇怪我怀羔裘。
西归父老拍手笑,笑忆翁子躬薪槱。
去时三山今有五,不问故园惟一丘。
有客倦长安,秋风正飒然。
九衢飞乱叶,八水凝寒烟。
摇落南山见,凄凉陋巷偏。
名园失绿暗,清渭泛红鲜。
衣信催烦杵,狼烽报极边。
长江苦吟处,日暮想横鞭。
春初戎马掠河壖,属国仓皇不解鞍。
未免驱民馈边食,旋闻奉使辍郎官。
年高转觉精神胜,虑稳要令事业安。
持节近看葱岭雪,拥裘应惯雁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