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寂无朕,妙感何絪缊。
清浊一浮沈,二仪奠乾坤。
客形与客感,万变日纷纷。
形感本来无,志诚谅斯存。
太虚寂无朕,妙感何絪缊。
清浊一浮沈,二仪奠乾坤。
客形与客感,万变日纷纷。
形感本来无,志诚谅斯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丘葵的《观物》之其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万物变化的深刻感悟与哲理思考。
“太虚寂无朕,妙感何絪缊。”开篇即以“太虚”象征宇宙之广阔,无边无际,同时“寂无朕”则表达了自然界静谧而又神秘的本质。诗人通过“妙感”二字,探究着万物之间细微而又深刻的联系与感应。
“清浊一浮沈,二仪奠乾坤。”这里,“清浊”象征了水的不同状态,而“一浮沉”则暗示了事物在宇宙间的流动变化。"二仪"指的是天地,"奠乾坤"则是对宇宙秩序与和谐的肯定。
“客形与客感,万变日纷纷。”诗人将个体形态与感知视为过客,强调了事物无常与变化多端的特性。"万变"二字展现了自然界错综复杂的面貌。
“形感本来无,志诚谅斯存。”末句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认为形态和感知皆为虚幻,而内心的真诚与信念才是永恒可靠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精妙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