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忙忙日自频,浮生几个是閒身。
青山别眼曾经岁,小雨侵晴又浃辰。
近阙谁家先得日,无梅旅邸不知春。
今朝送友溪桥外,野色风吹上客巾。
人自忙忙日自频,浮生几个是閒身。
青山别眼曾经岁,小雨侵晴又浃辰。
近阙谁家先得日,无梅旅邸不知春。
今朝送友溪桥外,野色风吹上客巾。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郊外送别的情景,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自然之美的感慨。首句“人自忙忙日自频”,点出人们在忙碌中度日如年,暗示了人生的匆忙与短暂。接着“浮生几个是閒身”一句,表达了对真正闲适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感慨。
“青山别眼曾经岁,小雨侵晴又浃辰。”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变迁。青山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而小雨则在晴天之后悄悄降临,象征着生活中的意外与变化。
“近阙谁家先得日,无梅旅邸不知春。”这里以“近阙”(接近京城)和“无梅”(没有梅花)对比,表达了身处繁华与孤独之间的复杂心情。在繁华之地,春天可能来得早些,但对于旅居的人来说,春天的到来却因缺乏梅花的标志而显得不那么明显,暗含了对生活境遇的反思。
最后,“今朝送友溪桥外,野色风吹上客巾。”诗人将目光转向眼前的送别场景,通过“野色”和“风吹”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友人的离去,让诗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换与人生的离合,情感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自然、人生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使君心智杳难同,选胜开亭景莫穷。
高敞轩窗迎海月,预栽花木待春风。
静披典籍堪师古,醉拥笙歌不碍公。
满径苔纹疏雨后,入檐山色夕阳中。
偏宜下榻延徐孺,最称登门礼孔融。
事简岂妨频赏玩,况当为政有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