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销沈处,扁舟落日情。
梨花十里雪,古木乱山晴。
佛阁嵌岩壁,人家枕子城。
今宵孤月上,谁见李延平。
剑气销沈处,扁舟落日情。
梨花十里雪,古木乱山晴。
佛阁嵌岩壁,人家枕子城。
今宵孤月上,谁见李延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延平城下的黄昏景象,充满了深沉与静谧之美。首句“剑气销沈处,扁舟落日情”,以“剑气”隐喻历史的锋芒与英雄的气概,而“扁舟落日”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接着,“梨花十里雪,古木乱山晴”两句,通过梨花的洁白与古木的苍翠,以及晴朗天空下的群山,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故事。
“佛阁嵌岩壁,人家枕子城”描绘了延平城的独特风貌,佛阁依山而建,与岩石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景象;而“人家枕子城”则形象地描绘了居民与城市相依相伴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最后,“今宵孤月上,谁见李延平”以“孤月”象征孤独与思考,引出对历史人物李延平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忆与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空间、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岁岁春风面,年年山泽儒。
不知老将至,但有醉如愚。
残雪明冈阜,新晴乐鸟乌。
身安即如愿,何必问清湖。
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
下界蛮方近,中天岳势崇。
四维皆佛占,绝顶正秋浓。
翼宿平垂地,雷池暗起龙。
简书曾禹授,燔祭自周封。
拜庙巡阴石,看桥入古松。
雪深居板屋,日转动厨钟。
片水清如镜,洞庭微见踪。
素光练静,照青山隐隐,修眉横绿。
鳷鹊楼高天似水,碧瓦寒生银粟。
万丈辉光,奔云涌雾,飞过卢鸿屋。
更无尘翳,皓然冷浸梧竹。
因念鹤发仙翁,当时曾共赏,紫岩飞瀑。
对影三人聊痛饮,一洗闲愁千斛。
斗转参移,翻然归去,万里骑黄鹄。
一川霜晓,叫云吹断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