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手把并州剪,剪得吴江万顷秋。
莼菜可羹鱼可鲙,兴来也欲上扁舟。
何人手把并州剪,剪得吴江万顷秋。
莼菜可羹鱼可鲙,兴来也欲上扁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首句“何人手把并州剪,剪得吴江万顷秋”以并州剪为喻,巧妙地将剪刀与秋天的景色联系起来,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高超的艺术想象力。并州剪,古代一种精细的剪刀,此处借指能将秋天的景色剪裁得如此精致的人或物,暗示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
接下来,“剪得吴江万顷秋”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观察对象——吴江,即流经江苏南部的一条大河,以其宽阔的水域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著称。通过“万顷秋”这一夸张的描述,诗人强调了吴江秋季景色的辽阔和丰富,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莼菜可羹鱼可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生活情趣。莼菜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其嫩叶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鱼则象征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当地的美食,还暗含了诗人对这种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简单而富足生活的向往。
最后,“兴来也欲上扁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冲动和愿望。在欣赏完眼前的美景之后,他产生了想要乘一叶扁舟,随波逐流,深入这如画的江南水乡的念头。这既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然美景的深深依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上钟山,下钟山,两钟尔大何处悬。
沧波作杵天作簴,悬在江湖都会间。
蜀江西来一万里,章江南来会于此。
更著鄱阳与彭蠡,混同四水作一水。
万岁千秋撞不止,两钟可是难当抵。
上钟打得到骨髓,下钟打穿胸腹底。
世无坡老辨古器,谁知出自周与魏。
老夫不能认款识,愿闻大声开病耳,今夜月明正无滓。
翟园看梅不满眼,载酒何曾倾一盏。
空有千株半未花,欲剪一枝无可拣。
归来却登多稼亭,玉妃骤降千娉婷。
素罗衣裳濯瑶水,珠宫楼阁开银屏。
国香万斛量不尽,雪岭诸峰互相映。
身骑白凤绕琼林,肝胆透寒骨毛冷。
看来只是两株梅,如何遣侬心眼开。
花头密密纷无数,萼萼枝枝砌成树。
夕阳斜照光烛天,微风欲度遮无路。
君不见侯门女儿真个痴,獭髓熬酥滴北枝。
又不见画工兔颖矜好手,冰水和铅描玉肌。
先生不能奄有二子者,报答风光只有诗。
今夕不醉仍无归。
江西猫笋未出尖,雪中土膏养新甜。
先生别得煮箦法,丁宁勿用醯与盐。
岩下清泉须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芽嚼作冰片声,馀沥仍和月光吸。
菘羔楮鸡浪得名,不如来参玉板僧。
醉里何须酒解酲,此羹一碗爽然醒。
大都煮菜皆如此,淡处当知有真味。
先生此法未要传,为公作经藏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