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差强四季宜,程途日易向无移。
琴斋潇洒何殊尔,布帐单寒却念之。
莲缀玉虫批诺罢,兰垂金穗觅题迟。
谩言宫室输苞茂,大禹应还较此卑。
十笏差强四季宜,程途日易向无移。
琴斋潇洒何殊尔,布帐单寒却念之。
莲缀玉虫批诺罢,兰垂金穗觅题迟。
谩言宫室输苞茂,大禹应还较此卑。
这首诗描绘了毡庐在四季中的适宜与稳定性,以及其内部环境的优雅与寒冷带来的独特感受。诗人以“十笏”形容毡庐的大小,既显其小巧,又暗示其功能多样,能够适应四季变化。通过“程途日易向无移”,表达了毡庐位置的固定与稳定,仿佛是旅程中的常驻之地。
“琴斋潇洒何殊尔,布帐单寒却念之。”这两句将毡庐内的琴房与外部环境对比,突出其宁静与舒适,同时通过“布帐单寒”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但这种寒冷似乎也成为了毡庐独特的魅力所在,让人难以忘怀。
“莲缀玉虫批诺罢,兰垂金穗觅题迟。”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毡庐内外的景物比作莲花与兰花,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莲花与玉虫的结合,兰草与金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也寓意着文人雅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最后,“谩言宫室输苞茂,大禹应还较此卑。”这两句则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将毡庐与宫殿相比较,强调了毡庐虽小,但其内在的雅致与舒适并不亚于宏伟的宫殿。大禹作为古代治水英雄,此处被用来象征权威与伟大,进一步强调了毡庐虽小,却蕴含着不凡的精神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毡庐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生活雅趣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简朴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星桥度情处,地久天长。尘世无此匆忙。
纤云淡荡凉蟾小,家家瓜果钱唐。
愁人独无那,叹紫箫易断,青翼难将。
返魂何在,漫空留、荀令馀香。
忍记穿针儿女,篝尘想都暗,叠损衣裳。
谁念才情减灭,老来何逊,少日卢郎。
柳风荷露,黯销凝、罗扇綀囊。
更银河曲曲,玉签点点,都是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