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舆记榻得高贤,寄意真同物象先。
收拾芜莱成院落,?量边幅占风烟。
登临斗觉今知要,云水从斯入画传。
斫竹洞门无锁钥,时携客枕一慵眠。
题舆记榻得高贤,寄意真同物象先。
收拾芜莱成院落,?量边幅占风烟。
登临斗觉今知要,云水从斯入画传。
斫竹洞门无锁钥,时携客枕一慵眠。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洋的作品,名为《新隐四首·其二·新亭》。从艺术风格和用词上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题舆记榻得高贤,寄意真同物象先。"
这两句通过“题舆”和“记榻”,即刻字于轿杠及座椅上,表达了对古人高洁品德的追念与怀想,"寄意真同物象先"则是说这种精神理念应该早早地植入心中。
"收拾芜莱成院落,?量边幅占风烟。"
这里作者通过描绘园林景色,如收集散落的花瓣整理庭院,以及用画卷丈量边际,捕捉风和烟霭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登临斗觉今知要,云水从斯入画传。"
这两句中,“登临”指的是攀登高处眺望,"斗觉"则是说夜深时分辨星象,"今知要"表达了诗人在此刻对景物的感悟和领会。而"云水从斯入画传",则是借用唐代画家王维“山水从心所欲”的艺术理念,强调自然之美已经融入诗人的绘画作品中。
"斫竹洞门无锁钥,时携客枕一慵眠。"
最后两句以"斫竹洞门"设置了一种幽深宁静的场景,而“无锁钥”则暗示了这里不需要任何防备,因为这是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湾。"时携客枕一慵眠"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这份宁静,偶尔小憩,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古代美德的追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定。
遥遥治平寺,乃在楞伽麓。
之子神情秀,空山裹云宿。
月冷石林清,孤眠岂能熟。
还持一束书,起傍梅花读。
灯昏夜参半,饥鼠鸣古屋。
凄风西北来,吹堕檐间木。
感此霜露繁,坐觉芳华促。
少壮曾几时,岁月在空谷。
念子隔重城,何能慰幽独。
零落佳人意暗伤,为谁憔悴减容光。
将飞更舞迎风面,已褪犹嫣洗雨妆。
芳草一年空路陌,绿阴明日自池塘。
名园酒散春何处,惟有归来屣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