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门人迹已空,后生久矣失遗风。
圣贤立教无今古,时有污隆道不穷。
多少门人迹已空,后生久矣失遗风。
圣贤立教无今古,时有污隆道不穷。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先贤遗风的追思。
"多少门人迹已空,后生久矣失遗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已经消逝的过去的一种哀愁之情。"门人"指的是某一学派或门户的弟子们,而现在这些人的足迹已经不复存在,时间长久,后来的人们已经无法追寻到先辈遗留下来的风范和精神。
"圣贤立教无今古,时有污隆道不穷。"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圣贤教育理念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圣贤"是指那些德高望重、智慧卓绝的人物,他们所建立的教诲并不受时代限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崇。而后半句则强调了即使在时光流转中,也总有污浊不堪之事,但正道终究不会因为这些干扰而消亡。
王柏通过这四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真挚,是宋代文人崇尚理学、注重个人道德修为的体现。
东洛何萧条,相思邈遐路。
策驾复谁游,入门无与晤。
还因送归客,达此缄中素。
屡暌心所欢,岂得颜如故。
所欢不可暌,严霜晨凄凄。
如彼万里行,孤妾守空闺。
临觞一长叹,素欲何时谐。
逍遥东城隅,双树寒葱茜。
广庭流华月,高阁凝馀霰。
杜门非养素,抱疾阻良宴。
孰谓无他人,思君岁云变。
官曹亮先忝,陈躅惭俊彦。
岂知晨与夜,相代不相见。
缄书问所如,酬藻当芬绚。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
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
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
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
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
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
孰云还本邑,怀恋独迟迟。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
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
四体一舒散,情性亦忻然。
还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
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
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
上非遇明世,庶以道自全。
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
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
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万年。
宰邑分甸服,夙驾朝上京。
是时当暮春,休沐集友生。
抗志青云表,俱践高世名。
樽酒且欢乐,文翰亦纵横。
良游昔所希,累宴夜复明。
晨露含瑶琴,夕风殒素英。
一旦遵归路,伏轼出京城。
谁言再念别,忽若千里行。
闲閤寡喧讼,端居结幽情。
况兹昼方永,展转何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