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林伯虎除国子监丞赴阙·其二》
《送林伯虎除国子监丞赴阙·其二》全文
宋 / 赵汝燧   形式: 古风

玑衡占东南,老人方昭回。

明庭聚耆德,公难卧蒿莱。

行行出东门,丹心趋玉阶。

雪棹乘兴尔,云岫何心哉。

了却济世缘,应念金石台。

天街跃马馀,就访孤山梅。

和靖有两鹤,他日骑归来。

(0)
翻译
玑衡占据东南方位,年迈的智者正焕发活力。
朝廷中聚集着众多德高望重之人,然而公事繁重,他难以隐居草野。
他走出东门,满腔热忱地走向皇宫阶梯。
乘着雪景的兴致,他的心志何在呢?
完成济世的使命后,他该怀念那座金石台。
在天街上策马而过之余,他想去拜访孤山的梅花。
像林和靖一样,他期待有一天能骑鹤归去。
注释
玑衡:古代测量仪器,象征智慧或权力。
昭回:光明焕发,形容老人精神焕发。
耆德:年长而有德行的人。
蒿莱:野草,比喻隐居之地。
玉阶:指皇宫的台阶,象征尊贵。
雪棹:雪中的船,代指乘兴出行。
金石台:象征功业或理想的平台。
孤山梅:杭州孤山的梅花,象征高洁之士。
和靖:林和靖,宋代隐士,以养鹤著名。
他日:将来某一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林伯虎被任命为国子监丞,即将前往京城任职的情景。"玑衡占东南"象征着林伯虎的重要地位,"老人方昭回"则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期待。"明庭聚耆德"写出了朝廷对贤能老者的重视,而"公难卧蒿莱"则暗示了林伯虎之前可能过着隐居生活。

"行行出东门,丹心趋玉阶"描绘了林伯虎意气风发地走向朝廷的场景,"雪棹乘兴尔,云岫何心哉"则寓言般地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淡然态度和随性之心。"了却济世缘,应念金石台"意味着他此行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社会使命,而"天街跃马馀,就访孤山梅"则预示着他在忙碌之余,不忘欣赏自然与拜访名士。

最后两句"和靖有两鹤,他日骑归来",以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的典故,表达了对林伯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他未来成就的祝愿,寓意他将在完成使命后,带着清高之志和雅趣归来。整首诗情感深沉,寄寓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仕途的哲思。

作者介绍

赵汝燧
朝代:宋

(1172—1246)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号野谷。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主东阳县簿,迁湖南刑司狱干官,改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年课羡三十万。迁知郴州。历湖南宪漕,以刑部郎官召对,再差知温州。博记工文,尤长于诗,为江湖派诗人。有《野谷诗稿》。
猜你喜欢

二子继韵复赋二首·其二

城上胡笳枕上闻,却愁羌笛起孤村。

冰容不入丹青手,玉骨那忧瘴雾昏。

(0)

端居无以遣兴偶成三小诗仍用前韵呈元寿会元二公·其三

流转南来未放还,此身忽到海中山。

临池顾影聊娱戏,懒把青铜照鬓斑。

(0)

重过横河宿莫氏南轩

扁舟重过海边村,野竹侵阶柳映门。

相对小窗宾客散,十年忧患不须论。

(0)

题百官步

晓雨微茫水接天,隔江茅店有炊烟。

杖藜独上沙头路,犹记当时赶渡船。

(0)

次韵奉酬当时参议见赠游钟山五诗·其一

二水苍茫外,千峰杳霭间。

伤心金碧地,举目异河山。

(0)

吏隐堂

海邦地僻少迎将,心逸身闲白昼长。

剩欲哦诗追沈谢,不求名迹拟龚黄。

旋移松石成云壑,时引笙箫入醉乡。

吏散帘垂公事毕,清风一榻傲羲皇。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