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经年百感侵,到头方验道根深。
银台化佛空劳至,不解无生忍处寻。
一病经年百感侵,到头方验道根深。
银台化佛空劳至,不解无生忍处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哭敬美弟二十四首》中的第十八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弟弟敬美的深切哀悼之情,并在悲痛中反思人生与佛教教义。
首句“一病经年百感侵”,描述了弟弟患病多年,期间诗人经历了无数的情感波动和内心煎熬。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病痛的折磨,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次句“到头方验道根深”,意味着在经历生死的考验后,诗人认识到信仰和道德的力量。这里的“道”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因果律或道德准则,强调了精神层面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影响。
接着,“银台化佛空劳至”,可能是指弟弟在世时,亲友围绕,如同佛殿般温暖,但最终却化为虚无。这句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不解无生忍处寻”,则表达了诗人对弟弟未能理解“无生”(即超越生死的觉悟)的遗憾。这里“无生”是佛教术语,意指超越生死轮回的觉悟境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弟弟未能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惋惜,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佛教智慧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哀悼之情为起点,深入探讨了生命、信仰与觉悟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佛教教义的感悟。
多情不在分明,绣窗日日花阴午。
依依云絮,溶溶香雪,觑他寻路。
一滴东风,怎生消得,翠苞红栩。
被疏钟敲断,流莺唤起,但长记、弓弯舞。
定是相思入骨,到如今、月痕同醉。
教人枉了,若还真个,匆匆如此。
全未惺松,缬纹生眼,胡床犹据。
算从前、总是无凭,待说与、如何寄。
古寺隐山腹,苍苔行地衣。
岑寂少人迹,路才一线微。
问谁促公行,一句山谷诗。
閒来就汤沐,聊叩幽人扉。
相投一杯水,气味如曹溪。
兴尽即云返,重到还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