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变法强国,荆公有知,应多愧色;
自矢鞠躬尽瘁,武乡而后,仅见斯人。
同是变法强国,荆公有知,应多愧色;
自矢鞠躬尽瘁,武乡而后,仅见斯人。
此挽联以对联形式,表达了对张之洞先生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评价。上联“同是变法强国,荆公有知,应多愧色”将张之洞与王安石(字荆公)相提并论,暗示张之洞在变法图强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甚至可能超越了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其中,“愧色”二字,既是对王安石的尊敬,也暗含了对张之洞在变革中所展现的卓越才能的认可。
下联“自矢鞠躬尽瘁,武乡而后,仅见斯人”则进一步赞扬了张之洞的奉献精神和卓越贡献。通过“自矢”一词,强调了张之洞对自己职责的坚定承诺和全力以赴的态度。“鞠躬尽瘁”形容其工作至死方休,体现了其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而“武乡而后,仅见斯人”则表达了在张之洞之后,能够与之相媲美的杰出人物极为罕见,突出了张之洞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赞扬了张之洞在政治、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还表达了对其个人品质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敬仰,是一幅充满深情与敬意的悼念之作。
春来离思,正楼台灯火、香凝金戟。
扬子江头嘶骑拥,杨柳花飞留客。
枚乘声名,谪仙风韵,更赋长相忆。
酒阑相顾,起看月堕寒壁。
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燕雁横空梅蕊乱,醉里隔江闻笛。
白发逢春,湖山好在,一笑千金直。
待君归诏,买船重话畴昔。
池馆春归,帘栊昼静,清漏移箭。
山下孤城,水边翠竹,鶗鴂声千转。
记得年时,绮窗人去,尚有唾茸遗线。
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旧家排遍。
青云赋客,多情多病,西掖桐阴满院。
飞絮随风,马头月在,翡翠帷空卷。
平湖烟远,斜桥雨暗,欲寄短书双燕。
算犹忆、兰房画烛,醉时共剪。
百岁自逆旅,微官更周流。
应知归来乐,不减万户侯。
渊明一县尹,折腰憎督邮。
松菊绕东篱,田园事西畴。
素琴酌樽酒,稚子相献酬。
朱侯青云士,颇复有此不。
方为功名驱,乃与贤达侔。
筑堂寄閒暇,笑谈指林丘。
蕉黄间荔丹,蚝山荐新篘。
嗟我实何人,市朝亦淹留。
因君动佳兴,拟作汗漫游。
安得二顷田,可卧百尺楼。
巍巍舜治浃嘉生,宴俎丰年万宝成。
禁幄云深开晓色,上林风迥起秋声。
威加鼍鼓雷霆转,喜动龙旂日月明。
应手神珠看电击,旄头消尽铁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