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馆春归,帘栊昼静,清漏移箭。
山下孤城,水边翠竹,鶗鴂声千转。
记得年时,绮窗人去,尚有唾茸遗线。
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旧家排遍。
青云赋客,多情多病,西掖桐阴满院。
飞絮随风,马头月在,翡翠帷空卷。
平湖烟远,斜桥雨暗,欲寄短书双燕。
算犹忆、兰房画烛,醉时共剪。
池馆春归,帘栊昼静,清漏移箭。
山下孤城,水边翠竹,鶗鴂声千转。
记得年时,绮窗人去,尚有唾茸遗线。
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旧家排遍。
青云赋客,多情多病,西掖桐阴满院。
飞絮随风,马头月在,翡翠帷空卷。
平湖烟远,斜桥雨暗,欲寄短书双燕。
算犹忆、兰房画烛,醉时共剪。
这首《永遇乐·为张安国赋》是宋代词人韩元吉的作品,描绘了春天归去、馆舍寂静的场景。"池馆春归,帘栊昼静,清漏移箭"三句,通过描绘漏壶滴水声和白日的宁静,渲染出一种闲适而略带寂寥的气氛。接着,词人以"山下孤城,水边翠竹,鶗鴂声千转",借孤城、翠竹和鸟鸣,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暗示时光流转。
"记得年时,绮窗人去,尚有唾茸遗线"回忆起往昔欢聚时的情景,女子的痕迹犹存,增添了怀旧之情。"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旧家排遍"进一步描绘了昔日热闹的宴席与如今的冷清对比,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上片后半部分转向抒发词人的内心世界,"青云赋客,多情多病,西掖桐阴满院",表达了自己仕途上的落寞和身体的疲惫,寓情于景。"飞絮随风,马头月在,翡翠帷空卷",借景抒怀,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下片继续深化情感,"平湖烟远,斜桥雨暗,欲寄短书双燕"借燕子传递书信,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最后两句"算犹忆、兰房画烛,醉时共剪",再次回味往昔与佳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酒醉中的剪烛情景收束,余韵悠长。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春天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今日游南塔,愁还不自胜。
年华催鬒发,身计忆岩棱。
道业惭诸子,根源畏老僧。
何当论去就,细问得龟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