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同社众携灯上山谒神祠》
《元夕同社众携灯上山谒神祠》全文
宋 / 陈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城中箫鼓闹鳌山,灯火千村别一般。

今夕崔嵬行乐处,向时模仿仰头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ántóngshèzhòngxiédēngshàngshānshén
sòng / chénzǎo

chéngzhōngxiāonàoáoshāndēnghuǒqiāncūnbiébān

jīncuīwéixíngchùxiàngshífǎngyǎngtóukàn

翻译
城中的音乐和鼓声热闹非凡,装饰着鳌山的灯火照亮了千村,各具特色。
今晚,往常的高大游乐场所,昔日我只能抬头仰望。
注释
箫鼓:古代的管乐器和打击乐器,这里指节日庆祝活动中的音乐演奏。
鳌山:一种大型的彩灯装饰山,用于节日庆典,如元宵节的灯会。
灯火千村:形容村庄夜晚灯火通明,节日气氛浓厚。
崔嵬:形容建筑物高大或地势险峻,这里指高大的游乐场所。
模仿:此处指过去只能远远观看,无法亲身参与。
鉴赏

这首宋诗《元夕同社众携灯上山谒神祠》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热闹欢腾的景象。"城中箫鼓闹鳌山"一句,通过生动的音响描绘出城内人们庆祝元宵节时的喧嚣与喜庆,鳌山象征着节日的彩灯之山,热闹非凡。"灯火千村别一般"进一步展现出乡村的元宵之夜,虽然规模不如城市,但灯火辉煌,别具一格,展现出浓厚的民俗风情。

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将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宁静相对照,"今夕崔嵬行乐处"暗示了昔日自己也曾仰头欣赏这壮观的景象,如今能亲身参与其中,更觉其乐趣。整首诗寓含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回味。陈藻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元宵佳节的欢乐气氛和人们对生活的热忱。

作者介绍

陈藻
朝代:宋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 
猜你喜欢

送都宪陈叔振作镇宣府

边疆作镇众称宜,攀卧争缘父老痴。

宪府恤刑崇德望,都台迁秩拜恩私。

燧烽烟杳防秋远,刁斗声沈警夜迟。

旧炼石皆成五色,珍藏还待补天维。

(0)

次杨应宁佥宪留别京师词林诸友韵·其二

玺书荣捧别词林,祖帐临岐思不任。

原委早承明道派,之无幼契乐天心。

官居执法飞霜远,人喜从游立雪深。

密勿庙廊应有待,壮年谁许脱朝簪。

(0)

杨化州清节卷

佐政三州蔼颂声,茧丝保障极经营。

跳梁小丑空为乱,安堵居民总不惊。

囊里肯携包拯砚,胸中元有仲淹兵。

关西家世传来久,清白端能裕后生。

(0)

雪晴·其二

楼雪初融岁欲更,喜闻乾鹊报天晴。

炊烟早逐朝阳起,春意潜随野水生。

云散佛头来岳色,风回仙掌落钟声。

不知骢马经行处,赋得梅花几首成。

(0)

题陈叔振宪使雁山永慕卷

家山埋玉几星霜,游子天涯倍感伤。

宰木有乌风淅淅,泉台无路夜茫茫。

当年独立心常在,此日三迁教未忘。

貌得佳城随宦辙,公馀展拜泪淋浪。

(0)

惜红梅

暂离紫府入秦城,水路迢迢数月程。

北客共知元有种,东君谁料太无情。

群芳各藉阳和力,一树何孤雨泽荣。

醉里师雄呼不醒,翠禽空绕月三更。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