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雪初融岁欲更,喜闻乾鹊报天晴。
炊烟早逐朝阳起,春意潜随野水生。
云散佛头来岳色,风回仙掌落钟声。
不知骢马经行处,赋得梅花几首成。
楼雪初融岁欲更,喜闻乾鹊报天晴。
炊烟早逐朝阳起,春意潜随野水生。
云散佛头来岳色,风回仙掌落钟声。
不知骢马经行处,赋得梅花几首成。
这首明代诗人朱诚泳的《雪晴(其二)》描绘了春天雪后初晴的景象。首句“楼雪初融岁欲更”,点出冬去春来的时节转换,雪开始消融,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次句“喜闻乾鹊报天晴”则通过喜鹊的鸣叫传达出诗人对晴朗天气的喜悦。
接下来,“炊烟早逐朝阳起,春意潜随野水生”两句,通过炊烟与朝阳的互动,以及春意在田野水边悄然滋生的细节,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机和活力。
“云散佛头来岳色,风回仙掌落钟声”描绘的是云雾散去后山峦的清晰轮廓和寺庙钟声随风回荡的宁静氛围,增添了禅意和超脱之感。
最后,“不知骢马经行处,赋得梅花几首成”以诗人骑马游历,不知疲倦地创作梅花诗篇收尾,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沉醉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青灯相对话儒酸,老去羁游自鲜欢。
昨夜榕溪三寸雨,今朝桂岭十分寒。
知心海内向来少,解手天涯良独难。
一笑不须论聚散,少焉吾亦跨归鞍。
家住丹枫白苇林,横枝一笑万黄金。
玉溪园里逢千树,还尽春风未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