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又到洗妆楼,衰草连天落日愁。
瓦砾数堆樵唱晚,凉云几片燕惊秋。
繁华一刻人偏峦,呜咽千年水不流。
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
西风又到洗妆楼,衰草连天落日愁。
瓦砾数堆樵唱晚,凉云几片燕惊秋。
繁华一刻人偏峦,呜咽千年水不流。
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燮的《扬州(其三)》,描绘了扬州秋日的凄凉景象。首句“西风又到洗妆楼”以西风入题,暗示季节更替,曾经的繁华已逝;“衰草连天落日愁”通过描绘满目衰草和落日余晖,渲染出一种寂寥与哀愁的气氛。
接下来,“瓦砾数堆樵唱晚,凉云几片燕惊秋”进一步描绘了破败的场景,瓦砾堆积,樵夫晚归的歌声显得孤独,凉云飘过,惊飞的燕子也反映出秋天的萧瑟。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的热闹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对照。
“繁华一刻人偏峦,呜咽千年水不流”两句,表达了对扬州昔日荣华不再的感慨,人们怀念的只是那短暂的繁华时刻,而流水却无声地见证了千年的变迁。
最后,“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以疑问收尾,询问荒冢旁是否有人能再耕出那些象征贵族身份的玉簪,暗含对历史兴衰和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扬州从盛转衰的历史沧桑,以及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深深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