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柬乙翁上人·其二》
《柬乙翁上人·其二》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山玉冰溪地,常年衲子过。

杖挑明月重,笠戴白云多。

洞远今无鹫,湖高旧见鹅。

与君三叹息,佛法付天魔。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修行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氛围。首句“山玉冰溪地”以“山玉”和“冰溪”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山中清冷而纯净的自然风光,暗示了修行之地的清幽与脱俗。接下来,“常年衲子过”点明了僧侣们常年在此修行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静谧与修行的恒久。

“杖挑明月重,笠戴白云多”两句,通过“挑”和“戴”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僧侣在月夜行进和云雾缭绕中的情景,既体现了他们修行的艰辛与执着,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这里,“明月”和“白云”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僧侣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洞远今无鹫,湖高旧见鹅”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其中,“鹫”和“鹅”分别代表了不同层次的生命,暗示了修行者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和超越。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环境的变化,也反映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变迁与成长。

最后,“与君三叹息,佛法付天魔”一句,以“叹息”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可能是对修行过程中的挑战、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间现象的洞察。这里的“天魔”可能象征着修行路上的诱惑与障碍,同时也暗含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普渡众生的宏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僧侣生活、自然景观及修行感悟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与哲理,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和佛法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刘小漕·其一

乱红缬眼柳花飞,烟抹沱溪秀一围。

北背美人占梦去,夕阳行客舞雩归。

三吴父老传冰节,两蜀江山识绣衣。

预草封章千百纸,此身明日接天威。

(0)

送张少卿赴召十首·其九

龙蛇飞动从椽笔,昔看公孙舞剑来。

何得却知颠草妙,为随宾客到金台。

(0)

送吕兴元·其三

冰壶旧映蓝溪玉,璧乘曾依白帝城。

明日武林山下路,过桥唯有杜鹃声。

(0)

即席次必强六绝句·其五

怜君醉里赋新诗,皎皎风前玉树枝。

在处相逢开口笑,一生能有几多时。

(0)

舟中漫兴·其一

梅雨冥冥湿钓船,失群寒鹭下江天。

一声长笛无穷意,自叠渔蓑白日眠。

(0)

自西县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其二

爱山不道妨行色,碍眼仍须彻帽裙。

愿借仙人白鹇尾,自家亲扫北山云。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