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复次韵呈维心拙涩不工当为抵掌·其一》
《复次韵呈维心拙涩不工当为抵掌·其一》全文
宋 / 沈与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岐亭幽梦堕微茫,百草先春自不芳。

山雨压低临涧影,天风吹下满林香。

梨花少韵非俦匹,竹叶多情故敛藏。

长记江桥闲立马,落英谁扫重情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岐亭之景,以幽梦起笔,引出对春日百草的观察,山雨与天风的自然景象,以及梨花与竹叶的对比,最后以江桥上独立思忆的情境收尾。整体意境清幽,情感细腻。

首句“岐亭幽梦堕微茫”,以“岐亭”点明地点,“幽梦”暗示梦境的神秘与朦胧,通过“微茫”二字渲染出一种隐约而迷离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静谧而略带梦幻的基调。

接着,“百草先春自不芳”一句,将视角转向春天的自然景观,以“百草”代表万物复苏的生机,虽未言“芳”,却暗含春意盎然之意,同时也预示着后续景象的丰富与多彩。

“山雨压低临涧影,天风吹下满林香”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雨与天风带来的自然变化。山雨使得涧水的倒影显得更为清晰,而天风则吹散了林间的香气,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象。

“梨花少韵非俦匹,竹叶多情故敛藏”两句,通过梨花与竹叶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梨花虽少韵,但其独特的气质与周围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竹叶则以其多情的姿态,似乎在隐藏着某种深意,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最后,“长记江桥闲立马,落英谁扫重情伤”两句,将思绪拉回现实,通过回忆中的江桥与落花,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感慨。这一场景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厚度,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岐亭春日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过往时光的深情回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沈与求

沈与求
朝代:宋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你喜欢

寿权漕大卿·其一

青阳初动小春华,尽道葱茏晓气佳。

卿月早随良月诞,绣衣元属衮衣家。

仙方养就双瞳碧,和气分成两脸霞。

看取调羹消息好,年年长带早梅花。

(0)

咏凤

千仞翱翔览德辉,成汤解网四灵归。

梧桐欲下还惊去,悄悄饥鹰掠树飞。

(0)

浪淘沙令·其二

玉宇洗秋晴。凉月亭亭。梦回孤枕琐窗明。

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曾看玉纤横。

苦爱新声。由来百虑为愁生。

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

(0)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其一

寂寞篱边野水涯,三花雨蕊带春来。

且图冷淡为生活,不傍门庭闹热开。

(0)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0)

踏莎行·其五平阳兴

凉叶辞风,流云卷雨。寥寥夜色沈钟鼓。

谁调清管度新声,有人高卧平阳坞。

草暖沧洲,潮平别浦。双凫乘雁方容与。

深藏华屋锁雕笼,此生乍可输鹦鹉。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