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宋玉久能诗,误对清秋景物悲。
湛湛长江枫树底,扁舟正可学鸱夷。
多才宋玉久能诗,误对清秋景物悲。
湛湛长江枫树底,扁舟正可学鸱夷。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孙蕡之手,名为《幽居杂咏七十四首》中的其四十五。孙蕡以多才著称,擅长诗歌创作。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宋玉的引用,表达了自己面对清秋景色时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多才宋玉久能诗”,借用了宋玉的典故,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以才华横溢著称。孙蕡在此处将自己与宋玉相提并论,暗示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自信。
接着,“误对清秋景物悲”一句,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天景象时的感伤情绪。这里的“误”字,既可能指诗人不经意间触景生情,也可能暗含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秋天的景物往往给人以萧瑟、凄凉之感,诗人通过这一场景,抒发了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湛湛长江枫树底,扁舟正可学鸱夷”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进一步深化。湛湛长江,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力量;枫树底,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扁舟,轻巧而自由,寓意着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而“学鸱夷”则源自古代传说中,鸱夷子皮因不满官场黑暗,隐居江湖,驾一叶扁舟游历四方的故事。这里,孙蕡借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某种逃避或批判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孙蕡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秋日思归、渴望解脱的画面。
候火新槐,轻烟散入,几家帘户。
韶华逝水,转瞬落红如雨。
有频年、定巢燕来,乍逢久别呢喃语。
相杏花巷陌,青帘风飐,那时行旅。朝暮。曾经处。
恣斗胜分曹,雉枭格五。摩挲醉眼,万里飞云无侣。
草萋萋、堤柳自青,远筝夜急肠断否。
愿啼鸪,为我留春,永日谐觞俎。
最难消受,是落花时节,一声声雨。
费尽伤春闲气力,多谢啼鹃辛苦。
酒薄侵愁,灯寒压梦,长日如年度。
无情草碧,天涯妨我延伫。
记得前事关心,又小楼昨夜,东风如虎。
禅榻萧条欺短鬓,不是双鬟妙舞。
破寺吹箫,中年抱病,更有何人妒。
黄昏几阵,沈沈帘影催暮。
问一重山,两重水,天涯知在何处。
春来惯消瘦,尽罗衫宽著,黛眉愁妩。
陌上花开,楼头燕过,芳讯玉关通否。
无情终不信,把前番已悔,后期还误。
记杨柳阴中,封侯人远,白头飞絮。最怜香梦苦。
夜来恨、隔断长亭树。
漫注念、踏青斗草,寒食清明,画罗裙底城南路。
东风卷尘去,任一片、马蹄红雨。奈多病、伤迟暮。
相逢须早,纵是倾城颜色,华年那堪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