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四十五》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四十五》全文
明 / 孙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多才宋玉久能诗,误对清秋景物悲。

湛湛长江枫树底,扁舟正可学鸱夷。

(0)
鉴赏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孙蕡之手,名为《幽居杂咏七十四首》中的其四十五。孙蕡以多才著称,擅长诗歌创作。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宋玉的引用,表达了自己面对清秋景色时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多才宋玉久能诗”,借用了宋玉的典故,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以才华横溢著称。孙蕡在此处将自己与宋玉相提并论,暗示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自信。

接着,“误对清秋景物悲”一句,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天景象时的感伤情绪。这里的“误”字,既可能指诗人不经意间触景生情,也可能暗含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秋天的景物往往给人以萧瑟、凄凉之感,诗人通过这一场景,抒发了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湛湛长江枫树底,扁舟正可学鸱夷”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进一步深化。湛湛长江,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力量;枫树底,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扁舟,轻巧而自由,寓意着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而“学鸱夷”则源自古代传说中,鸱夷子皮因不满官场黑暗,隐居江湖,驾一叶扁舟游历四方的故事。这里,孙蕡借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某种逃避或批判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孙蕡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秋日思归、渴望解脱的画面。

作者介绍
孙蕡

孙蕡
朝代:明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猜你喜欢

锁窗寒.和清真

候火新槐,轻烟散入,几家帘户。

韶华逝水,转瞬落红如雨。

有频年、定巢燕来,乍逢久别呢喃语。

相杏花巷陌,青帘风飐,那时行旅。朝暮。曾经处。

恣斗胜分曹,雉枭格五。摩挲醉眼,万里飞云无侣。

草萋萋、堤柳自青,远筝夜急肠断否。

愿啼鸪,为我留春,永日谐觞俎。

(0)

杨柳枝九首·其六

玉门消息怨春迟。羌笛风前有所思。

输与酒旗歌板地,柔荑先见向西枝。

(0)

鹧鸪天

又染黄金上柳丝。春风初转魏王堤。

啄余鹦粒珠论斛,换后鸾巢玉作枝。

寻旧梦,验新词。宜簪小萼讶红稀。

林禽一片缠绵语,肠断花阴伫立时。

(0)

念奴娇九首·其一

最难消受,是落花时节,一声声雨。

费尽伤春闲气力,多谢啼鹃辛苦。

酒薄侵愁,灯寒压梦,长日如年度。

无情草碧,天涯妨我延伫。

记得前事关心,又小楼昨夜,东风如虎。

禅榻萧条欺短鬓,不是双鬟妙舞。

破寺吹箫,中年抱病,更有何人妒。

黄昏几阵,沈沈帘影催暮。

(0)

大酺

问一重山,两重水,天涯知在何处。

春来惯消瘦,尽罗衫宽著,黛眉愁妩。

陌上花开,楼头燕过,芳讯玉关通否。

无情终不信,把前番已悔,后期还误。

记杨柳阴中,封侯人远,白头飞絮。最怜香梦苦。

夜来恨、隔断长亭树。

漫注念、踏青斗草,寒食清明,画罗裙底城南路。

东风卷尘去,任一片、马蹄红雨。奈多病、伤迟暮。

相逢须早,纵是倾城颜色,华年那堪细数。

(0)

浣溪纱十六首·其十六

绮阁三层枕落霞。珧窗四面拓文纱。

断烟零梦剩些些。

薄晕脸花红醋醋,淡描眉叶绿茶茶。

当时犹说好年华。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