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重山,两重水,天涯知在何处。
春来惯消瘦,尽罗衫宽著,黛眉愁妩。
陌上花开,楼头燕过,芳讯玉关通否。
无情终不信,把前番已悔,后期还误。
记杨柳阴中,封侯人远,白头飞絮。最怜香梦苦。
夜来恨、隔断长亭树。
漫注念、踏青斗草,寒食清明,画罗裙底城南路。
东风卷尘去,任一片、马蹄红雨。奈多病、伤迟暮。
相逢须早,纵是倾城颜色,华年那堪细数。
问一重山,两重水,天涯知在何处。
春来惯消瘦,尽罗衫宽著,黛眉愁妩。
陌上花开,楼头燕过,芳讯玉关通否。
无情终不信,把前番已悔,后期还误。
记杨柳阴中,封侯人远,白头飞絮。最怜香梦苦。
夜来恨、隔断长亭树。
漫注念、踏青斗草,寒食清明,画罗裙底城南路。
东风卷尘去,任一片、马蹄红雨。奈多病、伤迟暮。
相逢须早,纵是倾城颜色,华年那堪细数。
这首《大酺》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开篇“问一重山,两重水,天涯知在何处”,以山水阻隔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与恋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见的无奈与哀愁。接着,“春来惯消瘦,尽罗衫宽著,黛眉愁妩”几句,通过春日景象的描写,映射出主人公因思念而日渐消瘦的外在表现和内心的愁绪,形象地展现了爱情的痛苦与煎熬。
“陌上花开,楼头燕过,芳讯玉关通否”则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对恋人消息的渴望,以及对两人未来相聚可能性的担忧。“无情终不信,把前番已悔,后期还误”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错误决定的后悔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记杨柳阴中,封侯人远,白头飞絮”几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寄托了主人公对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最怜香梦苦。夜来恨、隔断长亭树”则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梦境的珍惜与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矛盾。
最后,“漫注念、踏青斗草,寒食清明,画罗裙底城南路”几句,通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东风卷尘去,任一片、马蹄红雨”则以自然景象的变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奈多病、伤迟暮。相逢须早,纵是倾城颜色,华年那堪细数”则是对生命短暂、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及时相遇、珍惜眼前人的呼吁。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谢公箕颍流,特拟耽幽栖。
蜡屐得洞天,双鹤頫清溪。
拟追玄圃游,对此为阶基。
披榛剪萝茑,宿雾暝欲迷。
方当誇高标,焉能分径蹊。
鬼物谅夺气,幽禽亦惊啼。
卓哉旷世怀,心与境不携。
俯视嚣尘中,荣枯犹稗夷。
孰知东海偏,秦鞭预排驱。
付与破荒手,从此凌丹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