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洗秋晴。凉月亭亭。梦回孤枕琐窗明。
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曾看玉纤横。
苦爱新声。由来百虑为愁生。
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
玉宇洗秋晴。凉月亭亭。梦回孤枕琐窗明。
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曾看玉纤横。
苦爱新声。由来百虑为愁生。
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
这首《浪淘沙令·其二》是宋代词人赵鼎的作品。它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色、笛声和离情,展现了词人的孤独与愁绪。"玉宇洗秋晴",开篇即营造出一个清新宁静的秋夜景象,仿佛整个宇宙都被秋雨洗涤得格外明亮。"凉月亭亭",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皎洁和夜晚的清凉。
"梦回孤枕琐窗明",词人从梦境中醒来,孤枕独眠,窗外的琐碎光影映入眼帘,更显寂寥。接下来的"何处飞来三弄笛",引入了笛声这一意象,笛声悠扬,似乎来自远方,"风露凄清",更添了几分秋夜的冷寂与哀婉。
"曾看玉纤横",回忆起往昔女子的纤纤玉手演奏乐曲,那份深情与新声的美妙令人难以忘怀。然而,"百虑为愁生",词人感叹忧虑滋生愁绪,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使人心情沉重。
最后,"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一词常寓离别之意,词人在笛声中听到了离别的旋律,"都是离情",直接点明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离别之愁。整首词以景抒情,情感深沉,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当下的孤独感,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雪天春,只一望、都是碎云。
江南路、近来忘了,醉月纷纷。
何必美人皆缟素,却教吟客洽簪裙。
看娥眉、淡埽入帘来,刚夜分。霓裳曲,环佩闻。
似初沐,又浓熏。正黄昏庭院,香气氤氲。
清有馀时思白传,澹无痕处笑文君。
向画中、鹁鸽问边鸾,人半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