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滦水上,天寒月无魄。
重云委城隅,秋色连径白。
北邻有嫠妇,南邻足愁客。
昏灯照梦魂,风雨满沙碛。
待月滦水上,天寒月无魄。
重云委城隅,秋色连径白。
北邻有嫠妇,南邻足愁客。
昏灯照梦魂,风雨满沙碛。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在滦水边等待明月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云层、秋色以及周围环境的氛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意境。
首句“待月滦水上”,点明了地点和等待的对象——月亮,暗示着诗人对月光的期待与向往。接着,“天寒月无魄”一句,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寒冷,也暗喻了月色的朦胧,似乎月亮失去了往日的明亮,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哀愁。
“重云委城隅,秋色连径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冷寂。重叠的云层覆盖在城角,与远处的秋色相连,一片白色,给人一种空旷而孤寂的感觉。这种景象与等待的心情相呼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
“北邻有嫠妇,南邻足愁客”则引入了人物元素,通过描述两个邻人的状态,增加了故事性与情感深度。北邻的嫠妇(寡妇)和南邻的愁客,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故事与情感,他们的存在为这幅画面添上了人性的温暖与复杂性。
最后,“昏灯照梦魂,风雨满沙碛”将画面推向高潮。昏暗的灯光下,梦境与现实交织,风雨交加的沙地象征着内心的波澜与外界的动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物理环境的恶劣,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动荡不安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独特魅力与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思的作品。
静掩重门。春塞重、鸦栖又到黄昏。
乱飘琼蕊,堆满瓦陇墙根。
好共梨花争素质,欲同柳絮斗轻魂。舞翩翻。
小窗浙沥,乌鹊惊喧。
有人摊书独坐,正炉添活火,茶熟香温。
夜冷风凄,东君锁住春痕。
铜壶三传漏永,照孤影、残灯一豆存。
更深也,听雁声嘹唳,飞过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