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眼界宽,菊花才放小金团。
毂纹细浪参差水,佛髻青螺大小山。
人易老,惜流年。茱萸插帽不成欢。
西风那管离情苫,又送征鸿下远滩。
九日登高眼界宽,菊花才放小金团。
毂纹细浪参差水,佛髻青螺大小山。
人易老,惜流年。茱萸插帽不成欢。
西风那管离情苫,又送征鸿下远滩。
这首《鹧鸪天·九日》描绘了重阳节登高赏菊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首句“九日登高眼界宽”,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即在重阳佳节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菊花盛开,“菊花才放小金团”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簇拥绽放的景象,金黄色的花朵如同小巧的金团,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毂纹细浪参差水,佛髻青螺大小山”,运用比喻手法,将水面波纹比作毂纹细浪,山峰比作佛髻青螺,生动地描绘了水波与山峦的形态,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
“人易老,惜流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岁月不待人,让人感到惋惜。紧接着“茱萸插帽不成欢”,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诗人却说插戴茱萸未能带来欢乐,可能是因为心中有其他忧愁或思念。
最后两句“西风那管离情苫,又送征鸿下远滩”,描绘了秋风萧瑟中,大雁南飞的景象。西风似乎并不在意人间的离别之情,依然吹拂着,而诗人则看着大雁飞过,不禁想到了远方的亲人,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先生拂袖,赋归来、曾见义熙人物。
老去懒摇白羽,只爱青林石壁。
坐引桐风,书研竹露,诗净峨嵋雪。
山中皓首,那知世上豪杰。
自笑痴兴还浓,紫芝采就,高咏林间发。
午后松涛翻雪乳,片缕茶烟明灭。
世事如棋,臣心似水,老濯沧浪发。
寒梅吹绽,一林香影明月。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
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
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
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
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
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
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
高秋正遇晓霜清,分明若向丰山听。